都进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特点,给出了培养小学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途径,并针对小学的特点,提出了可行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能力;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75-02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特点
(一)小学生身心发育不完全
在进入高年级之前,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处于一个较为稳定而快速的阶段,其身体能力较成人有很大差距。神经系统,特别是脑部的发育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特别体现在低年级阶段。在心理层面上,这一阶段的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型,其伤害力通常片面而主观,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佳,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依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1]。
(二)班主任工作责任大、任务重
班级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管理,班主任需要频繁地与学生交流。学生的各类评比、鼓励考核,大小事务,班主任都要亲力亲为。学校和家长,经常对班主任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学生成绩下滑,或是违反纪律、发生意外等情况,班主任都必须负责任。班主任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大,在背负着巨大压力的同时,而相应的收入却并不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班主任工作。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一位教师优秀与否,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教师自然把精力都重点放在教学上,至于班级管理,则要往后排。
(三)班主任管理工作较为粗放
第一,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班级中,管理细则都只是摆设,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并没有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的甚至从其他班级照搬过来,或者已经使用了好几年。第二,班干部的任免过于随意,大部分都由班主任直接任命,好一点的能由学生选举,但是缺乏一套系统的选拔和考核机制,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而其思想品质、管理能力以及个人意愿,则不在考慮范围内。第三,缺乏艺术性的管理手段。教师的教育手段简单粗暴,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只进行简单的批评和惩罚,缺乏教育与沟通。在管理过程中,忽略个体的差异性,对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套标准[2]。
(四)班主任管理工作通常是孤军奋战
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或是忙于工作,没有意识或没有时间照顾到孩子的教育问题,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得到的家长支持相当有限。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发展便无从谈起。
二、如何培养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
(一)建立完善的班主任考核机制
首先,需要统一认知,建立科学的班主任评价体系。从基于结果的评价体系,过渡到基于过程的评价体系。除了对工作量和工作结果的评估考核外,还要对管理方法、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至于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学生评价、任课教师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结合,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二)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班级管理,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培训班,提高班主任的职业素养、管理能力,同时,鼓励班主任进行自我学习,主动钻研。
第一,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需要发挥良好的表率作用。因此,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必不可少。班主任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榜样作用,确保自己的管理能够服众。第二,夯实班主任的理论基础,掌握必要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三)加强对班主任的人文关怀
班主任承担着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巨大压力,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因此,学校必须时刻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安抚他们的负面情绪,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建立反馈制度,让班主任能够定期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再比如:举办班主任谈心会,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宣泄负面情绪,借鉴管理经验。
三、针对小学特点的管理方法分析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班级管理,需要依赖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只有摒弃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视角,愿意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困惑。教师需要在心理和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首先,要把学生当完整的人来看待,明确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杜绝先入为主的傲慢心态;其次,在语言表达上,注意措辞,用建议的语气代替命令的语气,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声音柔和,避免大喊大叫。在学生犯错误时,不能呵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赢得孩子信任的基础,是进行有效班级管理的基本前提。
(二)完善相关制度,提升管理实效
第一,建立恰当的班级管理制度。每个班级按照自身特点,针对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制定长期有效的管理细则,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执行力。第二,重视班风培养。在进行班干部选拔时,应该综合考量,选取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好榜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第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引导取代说教,以建议取代命令,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前文也提到过,班级管理工作,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其效果往往达不到最佳状态。因此,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与在家里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与家长沟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沟通,能够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管理理念,同时,又能获得家长的有效建议,从而极大地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在沟通方式上,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进行集中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定期了解情况,时间和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家访,深入沟通。
(四)进行个性化管理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同、自身个性也不同,所以,他们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异常状态或者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判断问题的类型,及时找到解决方案,及时疏导。同时,在交流方式上,也要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于内向、自卑的孩子,要以安慰和鼓励为主,对于自我意识过剩、性格恶劣的孩子,也不宜一味包容,在适当的场合选取严厉的态度,反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小学低段的学生,其身体、心智发育与成人有着较大差距。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工作方式比较粗放、家校联系较少,针对上述特点,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比如: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对班主任的人文关怀等等;另外,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学校需要完善班主任的工作考核体系,加强班主任的培训,从而提升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瓦·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山版社,1984.
[2] 吴明隆.班级经营与教学新趋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