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周亚
【摘 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从当前就业形式来看,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仍然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就在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不够专业化,中职学生并不具备学前教育教学能力,对此中职学校要在课程设置上有所研究,消除社会顾虑,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029-01
幼儿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将对幼儿未来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时期习得的品行和认知方式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后期很难再次发生改变,为此中职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专业性的学科纳入课程体系内,要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技术素养。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正处在一个黄金的发展期。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预计到2020 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0%,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从国家把学前教育纳入计划纲要体系之内可以看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能否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这一重大课题,所以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旺盛,而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学的课程编排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之间的衔接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中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为此,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课程设置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人文学科的内容
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专业课程为主体,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和卫生课程、幼儿教师的舞蹈、音乐等技能型锻炼课程,而关乎到教师综合发展的人文学科却并没有涵盖在重点学前课程范围之内,缺乏人文课程编排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综合素养、师德发展水平。中职学校缺乏人文学科的原因就在于对学前教育理念的片面性,一味的追求纵向专业化,而忽视横向的拓展化,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到一定的负面效果。
(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数量较低
学前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可以独自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数量明显较低,学校把更多教育资源投入到理论教学中,这是由于中职学前教学教师大多为理论性的专业人才,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比起实践课程他们更擅长于理论教学,学校为了充分的发挥教师教学优势把实践课程数量缩短,导致学生的实践知识学习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三、课程设置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课程设置要突出就业为导向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广泛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课程设置突出就业为导向,让学前教育课程更具有实践操作意义。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双师双导”制度,引进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职称的“双师”型技术人才,在课程配置方面,要调整结构比例,进一步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多涉及与学前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鼓励学生走向讲台,专业讲演,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
(二)主动更新学前教育教材
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体,中职学前教师依托于教材向学生传输学前教育相关知识内容,为此主动的更新学前教育教材,让教材始终与社会专业知识需求保持一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要主动研究学前教育行业动态,掌握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需要,以此作为参考信息,及时的更新学前教育教材,让教育知识内容与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以将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融入到学前专业课程系统内。
(三)增设人文学科
学前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教学技能,还要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以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增设人文学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内容。
中职学前教育承载着为社会输送优秀幼儿教师的重大使命,而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缺乏教学实践应用意义上,为此中职学校要优化課程结构,设置更多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学前教育课程,全面提高中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