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创造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学生个性体验在写作中尽情张扬,引导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关键词:主体性 写作兴趣 张扬个性 宽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阅读激趣,以审美体验促写
小学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诱发学生高涨、激动的情绪,使之全身心地进入阅读思考主体的角色,让他们去欣赏作者的智慧,去体验作者为文的乐趣。
如在教学《神笔马良》一课时,我在学生读文之后,让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学生激动的语言,向往的神情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马良优良品质的认同和赞赏,对神笔的神奇力量的心仪。面对此情此景,我进而让他们说说,如果你也得到了一支神笔,会做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我马上顺水推舟,作了简单的指点,结果,收上来的小练笔出乎意料的好。有几个孩子还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给予帮助的愿望,以及对和平的呼唤。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趣事的这部分,"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这两件事是略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写,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有丰富常识的特点。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完《穷人》一课后写《桑娜拉开帐子……》,学完《晏子使楚》后,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当晏子出色地完成外交任务回到齐国后,齐王和齐国的大臣们是怎么夸赞晏子的?齐国的百姓是怎么议论的等等。
这些与阅读紧密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2.无为而治,在活动中激发写作热情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在此,我想谈一个意外的收获:这一堂语文课我正准备讲课,这时,外面狂风大作,天色顿时阴暗下来。不少学生无心看书,伸长脖子向窗外看。我顺手打开灯,接着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继续看书思考,但奏效不大,学生的心與目光显然被窗外阵阵狂风牵引着。看到这情景,本来很生气的我转念一想:“这不是一次很好的指导观察习作的机会吗?”想到这里,我说了一声:“放下书吧。”学生立刻坐直了身子。看到他们那紧张样,我不禁乐了:“这节课咱们先了却你们看风的心愿,好不好?”学生们顿时一片欢呼。“不过我可有个要求,那就是从现在开始,你们所看所想所做的,都必须与这大风有关。现在给你们五分钟,可以到窗前去看,也可与同学议论,还可以查查你的资料,看有没有与风有关的材料。开始吧!”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们三一群俩一伙地忙碌起来。几分钟后,我组织学生开始讨论。学生们个个不甘落后,有的描述狂风大作的情景,别的同学不时帮着补充。我点拨着:“除了眼前你所见到的,想象一下,还可以从哪里体现出风大?”学生们又说可以从骑车、行人走路、汽车行驶、旗杆上的国旗等好多方面看出风太大了。“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课外知识?”教室里再一次热闹起来:有的给大家讲了风的成因以及分级的标准。有的谈起了沙尘暴,这与人们的滥砍滥伐,不注意保护环境有关,以至造成了现在风沙满天的天气。还有的说:“风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例如可以用来发电,传播花粉、种子,判断方向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它为人类造福。”同学们听后不禁服气地点着头。当我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的兴奋的小脸,我知道他们肯定也经历了心灵的荡涤,这比我平时枯燥的说教可有效多了,因为这是他们亲自感悟到的,他们这是自己教育了自己呀。
这样的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之更加敏捷、灵活。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
记得在一次练笔时,我以〈泪〉为题让学生去的大胆思考,从多角度去回忆体验,写下这一篇泪文。因为当时我相信,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住一次次泪水的浸润与洗礼,肯定也看到过身边他人一次次悄然泪下的情景。 出乎意料的是,当我看到学生的文章时,发现学生的写作思路已经放开了,而且比老师想象中的大得多:有写自己的泪,有写同桌的泪,也有写父母的泪,或者写几个人的泪……从选材方面,学生即使写的是同一种眼泪,但是他们所写的内容可完全不同的:比如:《激动的泪》、《伤心的泪》、《欣慰的泪》、《委屈的泪》、《羞愧的泪》……虽然都是写《委屈的泪》,可内容分别为:班长由于在分饭时,因缺了一套餐具而被同学误解为一个自私的人;在体育课上,为了督促小组里的同学,可同学没有听,自己反而挨了班长的和老师的批评。又如:两篇《羞愧的泪》,然而小作者一个是写自己在楼梯上,一不小心跨出了黄线,深感作为班干部而惭愧;另一位学生却觉得自己在就餐期间不守秩序,但老师不但不批评我,相反当着同学的面,表扬我这样做,是为了去帮助生活委员端餐具,感到十分内疚。
由此可见,我们手中的教材本身只是一个个范例,是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一个载体。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教材的功能,将单一的教材内容变活,为作文教学诸如源头活水,使学生的作文具有生命的体验和个性的张扬,从而不断地焕发童性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