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

2018-09-03 08:41平延芳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摘 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诗词五首》中的第一首,文章主要写于761年秋天,狂风大作,使得诗人杜甫茅屋的茅草被卷走,此时又遭逢连夜雨,此情此景使他感慨万千,于是就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这篇课文的讲授点基本都落在文言实词读音、文言句式的断句和讲解,以及诗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品质的感知和赏析,但是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提出不同的观点。

关键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文本解读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都为杜甫所作,皆是触景生情或遇事感怀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其中的第一首,也是情感最为炽烈,主题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学界对文章的解读也是各不相同,教师授课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分析一些前沿期刊的课例和学术期刊的论文,梳理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旨在给出一些可借鉴的教学建议。

一、文本解读

(一)有关文章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明显含有文言当中的被动句式,其中“为”是介词,后面紧跟的是行为的主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在这里,“为”后紧跟的“秋风”则是动作的发出者,“所”后紧跟的“破”则是整个句子的谓语,所以文章题目用现代汉语中的正常句序表示为“秋风破茅屋歌”,文章就是诗人面对“秋风破茅屋”的情景,产生了一系列感慨。

(二)有关文章主旨

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的讲解,大多数教师通过文章文意的疏通以及重点词句的分析,最后抓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而推出诗人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高尚品质,也就确定了文章主旨,主要反映了杜甫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却联想到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和教师认为这种认识是对文章的一种错误解读,他们指出这种解读和认识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即顾诗歌的前半部分,却忽略了诗歌的前半部分,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与诗歌前面部分对于“群童抱茅”行为的痛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这是诗人杜甫留给后人的“破绽”也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在理解诗歌时应该注意到的部分,所以他们认为,“现实的广大的知识分子—“寒士”的处境是自身难保,又如何能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职责”才是杜甫叹息的深广内容。

(三)有关文章的写作艺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善于运用有特征的细节,运用精炼的语言,将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绘声绘形地描写出来,使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比如写到“风卷屋上茅”这个场景,诗人用概括的语言表现出茅草被风卷去的整个过程,有的茅草飞过江面落到地上,有的被风吹拂到天空最终落在了树梢上,而比较低的茅草则落在了池塘中,除此之外,情节极富有连贯性,随着对“茅草”去向的介绍结束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南村群童”公然拿走茅草的场景,只因为我年老无力,想要大声呼喊制止,却因口干舌燥发不出声音,只能回到茅屋中依偎着拐杖独自叹息。总体来看,文章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窘迫状况,第四段则是诗人情感的爆发和宣泄点,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抒发和畅想。

二、教学内容述评

(一)文章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注释以及特殊的文言现象

鉴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八年级课本当中的课文,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文言学习与理解能力,大部分教师都设置了这个环节,为体会诗人杜甫深刻、高尚的情感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字词读音有以下几个:怒号、三重茅、挂罥、塘坳、俄顷、布衾、丧乱、广厦、大庇、突兀、见此屋,需要强调注释的词语有以下几个:挂罥、塘坳、俄顷、布衾、呜呼、突兀,特殊的文言句式即题目当中的被动句式,通假字:“见”通“现”,古今异义:突兀,高耸的样子;秋高,秋深。

(二)通过逐段翻译,总结段落大意,最后纵观全文,总结主旨。

第一段:深秋八月,狂风怒号,卷走屋上的茅草。茅草随风飘荡渡过江面散落在江边,飞得高的落在了树枝上,飞得低的就落在了池塘和洼地中。

第二段:南村的一群儿童因为我年老无力而欺负我,我又怎能忍受對面就是盗贼,他们毫不顾忌的抱着茅草走近竹林去了,而我口干舌燥发不出声音来,只能回到茅屋依偎着拐杖独自叹息。

第三段: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就像墨水一样黑。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就像铁一般,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都蹬破了,每逢下雨,那么茅屋漏雨便没有干燥的地方,屋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滴。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以来,每晚整夜失眠,再加上屋漏床湿,我又怎能挨到天亮。

第四段: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子,来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使得他们开颜欢笑,在风雨之中,这些房子能安稳如泰山。哎呀,什么时候我的眼前才能出现这样的房屋呢?到那个时候,即便是我的茅草屋被破坏我也感觉到满足。

这首诗跟范仲淹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基本一致,都变现了心怀苍生的博大胸怀。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梳理诗歌的大致内容。

2、探究诗歌语言,体会诗人心怀天下的情怀。

3、培养诗歌的朗读能力,在朗读中进一步体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反映出来的诗人的博大情怀。

2、对重点词句的分析感悟,并把这种感悟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法学法: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国唐代历史上称为盛唐,不仅因为其经济、政治的高度发达,更因为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种文体,便是诗歌,众多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即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便是“诗仙”李白,那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又是谁呢?没错,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研读赏析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

(2)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秋风破屋 顽童抱茅 夜雨难眠 期盼大厦

(3)再读文章,体会情感。

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3、拓展延伸

搜集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

参考文献:

[1] 吴瑛.走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的误区[J].六安师专学报,2000.

[2] 蔡义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探胜[J].语文建设,2011.

[3] 庞兰.诗圣的济世情怀—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平延芳(1996.07—),女,藏族,籍贯:甘肃武威,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