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亮
【摘 要】本文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提出“拓、点、篇、练”的高三阅读课堂复习模式,即在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拓展教材文本的背景知识,将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围绕单元主题融入语篇之中,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开展语篇分析,并加强课后阅读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關键词】图式理论 阅读复习课 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44-02
2012 年 9 月广西全面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治区教育厅颁布了《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英语(试行)》,该意见的“教学实施建议”指出: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具备熟练运用语法与词汇的能力后,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语篇分析能力并拓展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训练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弄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意义关联以及整体结构的逻辑性,构建语篇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把握全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真正理解文章的细节。2015 年广西高考首次使用全国新课标卷,原全国大纲卷的单项选择题被语篇型填空题取代、逐行的短文改错也由新课标卷的新型短文改错替代,同时新课标卷增设了阅读理解“七选五”题型。新课标卷的试题都是在语篇中考查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以语篇为载体命制试题成为高考英语测试的鲜明特点。2017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相比,2017 版的课程标准新增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语篇知识,要求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的语篇,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由此可见,自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语篇知识和语篇分析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阅读文本分析掌握语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语篇分析能力将成为核心素养时代英语课堂的新要求。因此,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把课程改革之前以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为重心的阅读教学转变为以语篇分析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将成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图式理论为指导,提出“拓、点、篇、练”的高三阅读课堂复习模式,在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来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发展脉络,从微观视角来剖析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段落与篇章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以期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进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为高三英语教师提供一种教学模式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以语篇分析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该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提出的一种把图式(Schema)和阅读心理相结合并用来指导阅读的理论。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石,是储存于人脑长时记忆中对客观事物或事件的一般特征的概括。人们在理解新的事物的时候,需要调用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如已有的经历、已有的知识、已知的概念等。当新的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吻合时,人们就能够顺利理解新的事物。否则,就会产生理解障碍。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就是激活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并与作者和文本信息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读者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取决于三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有关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方面的知识。语言图式是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读者要达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首先要扫除阅读中的语言障碍,理解文章浅层次的字面意义。内容图式是指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或是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熟悉程度。随着读者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的层次,语言图式的作用逐步下降,内容图式的作用逐渐增强。形式图式是指各种类型体裁文章的组织结构的知识。作者总是按照一定的篇章结构来布局谋篇,不同的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结构模式。读者只有熟悉了各类体裁文章的结构模式,才能了解文章的发展脉络和主旨,把握文章的走向,捕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次信息。在阅读中,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决定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三“拓、点、篇、练”阅读课堂复习模式
依据图式理论,教师在高三阅读复习课时要充分挖掘并拓展教材文本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图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拓展内容图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将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围绕单元主题融入语篇之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加强语言图式。针对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三类典型体裁的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的语篇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语篇的语言组织模式和内部衔接,强化形式图式。基于图式理论,笔者提出了高三“拓、点、篇、练”阅读课堂复习模式,以期提升高三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拓”是指在阅读复习课中要充分挖掘并拓展教材文章的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体系的构建。教师在复习课堂上首先要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相关主题的图片、物品、文字和音像资料等。通过视、听、读这些材料,引导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阅读中,激活学生已有的、和主题相关的图式。其次,教师要借助教材内容,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现行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文题材多样、题材各异,涉及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环境保护、饮食文化、医疗救助、自然灾害等。在课堂热身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提问、头脑风暴等方式为学生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结合教材内容的语言现象,进行中英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思维的对比,以此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来表达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丰富的内容图式能提升学生阅读的自信心,降低阅读中的焦虑感,为进一步的语篇分析铺平道路。
(二)“点”是指课文中的语言点,即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知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语言知识的八级目标是要学会使用 3300 个左右的单词和 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教师在激活学生的内容图式之后,需要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言图式,为接下来的阅读和语篇分析扫清语言障礙。教师要创设和主题相关的情境,将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点围绕话题融入句子和语篇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词汇复习原则。以情境和语篇为依托,复习和巩固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现象,并拓展重点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构词法。在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的基础上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课后要设置一定量的语言输出任务,如利用关键词复述课文、改写课文、仿写优美的句型和段落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把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复习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得学生头脑中的语言图式更加丰富和稳定。
(三)“篇”是指体裁结构、语篇模式和内容衔接,即形式图式。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是英语科高考阅读理解部分最常见的体裁。教师在阅读复习课堂中要依托教材,针对这三类体裁的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的语篇分析,发挥“拓、点、篇、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宏观结构上分析文章的体裁结构和语篇模式。记叙文通常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来叙人和叙事,并表达作者的情感。说明文一般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的结构。在开头部分作者通常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中间部分描述分析问题、采取哪些策略、如何解决问题,在结尾部分做出结论。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与说明文相仿,也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文章开头,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事实材料和数据来证实自身观点和立论。也有些议论文是先提出错误的观点,再用事实材料、举例等方法来证明其谬误。在结尾部分,作者概括性地阐述自身的观点,或者对错误观点的原因进行总结。这三类体裁的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来组织的。记叙文常见的结构模式是“点题—指向—进展—结果—评议”,即事情的开端、进展、高潮、结局和评论。说明文和议论文最典型的两种语篇模式是“问题—解决型模式”和“一般—特殊型模式”。问题—解决型语篇结构模式通常由情景、问题、反应、评价或结果等几部分组成。一般—特殊型语篇结构模式一般由概述、详述和总结这三部分构成。教师可借助表格、树形图、鱼骨图等方式清晰地描绘出文章的结构模式,并指导学生通过关注段首和段尾、提炼段落的关键词等方式,找出段落的主题句,进而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和主旨大意,了解辅助信息对主题信息的支撑作用,提高语篇分析的效率。教师在完成文章的宏观语篇分析之后,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微观结构的语篇分析上来,即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章之间的衔接手段,即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是指指代(如 this,these,you,they 等)、替代(如 such,so,if not 等)、省略(省略下文中与上文重复的部分,使得文章更加简洁和紧凑)以及各类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如 because,therefore,although,however,thus 等)。词汇衔接包括同词复现、近义词复现、反义词复现以及经常出现在同一主题和情境的词汇链等。语篇的衔接方式全面、清晰地展示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成分是如何互相联系、进而形成语篇。
(四)“练”是指课后阅读练习。教师在完成阅读复习课后,要巩固学生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强化语篇分析的应用,应将学生的阅读练习转变为对图式理论的灵活运用。教师可就单元主题开展主题阅读拓展练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指导学生把阅读文章改编成语法填空题,复习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同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阅读文章的主旨大意,画出各类体裁文章的结构图,寻找体现文章逻辑结构关系的衔接语,理清句际、段际、段与篇之间的衔接和连贯,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加自信地完成语篇分析,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考改革步伐的日益临近,高三教师在阅读复习中要坚持渗透语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灵活、熟练地运用语篇分析,培养学生驾驭语篇的能力。通过语篇分析,再现作者的布局谋篇和写作思路、文章的发展脉络和中心思想以及各成分之间的衔接方式,进而达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从本质上提高高三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Carrel,P L,Eisterhold,J C.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1983(17)
[2]姜建军.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篇章构建能力的起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5)
[3]教育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教育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马世飞.基于语篇标准的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0)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