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8-09-03 01:16郭洪霞
天津护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关元姜片导尿管

郭洪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尿潴留是脑血管疾病后泌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之一[1],研究表明尿潴留在卒中后72 h内和3周内的发生率分别为47%与21%[2,3]。尿潴留中医称为癃闭,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通常临床上常规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无效后会用导尿来缓解患者症状,此种方法会增加患者下尿路感染的可能,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延长恢复时间。

“隔姜灸”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隔物灸,一般将有孔的2~3 cm厚的姜片放于治疗部位,在姜片上放置艾柱并点燃。将艾灸及姜片的药力及热度透达到深层部位从而治疗疾病。隔姜灸第一次有史料详细记载为明代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完善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治疗与理论体系。目前,隔姜灸在临床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病变,相比于其他种类的隔物灸应用更加普遍[4]。本研究将隔姜灸应用于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纳入标准:①脑卒中继发尿潴留的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如CT和或MRI扫描明确诊断为脑卒中[5]。尿潴留的诊断标准:小便不畅或无法排尿,下腹明显可见胀满或疼痛,耻骨上区见叩诊为浊音的半球形膨隆,B超检查可见残余尿量大于150 mL,或需要导尿诊疗[6]。②患者认知功能正常。③年龄在40~80岁之间。④能够配合完成1个疗程治疗及观察。⑤患者及家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发病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伴有严重脏器疾病或衰竭的患者。②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③全身尤其是泌尿系统有感染未有效控制的患者。共纳入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予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共治疗12天。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关元、气海、中极穴,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平躺于床上,穴取:关元、气海、中极,先在患者施灸部位皮肤上均匀擦涂凡士林,选用铝制蛋挞托,将其底部裁剪出直径2.5 cm大小的圆形空洞,作为盛放姜片底盘,姜片中间用针刺数孔,制成直径约2 cm、厚度约2 cm片状,放于穴位之上,然后将艾柱放于姜片上点燃进行治疗。艾柱燃尽后应及时更换艾柱,施灸2~5壮,以患者施术部位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艾柱燃烧时须有护士看护以避免烫伤皮肤。隔姜灸干预1次时间约为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个疗程为12天。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癃闭疗效的评价标准 根据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进行疗效评价。痊愈:患者拔除导尿管后能自行排尿顺畅且排尽;显效:患者拔除导尿管后能排尿,但仍有残尿存在;有效:患者拔除导尿管后能排尿,但少腹仍感胀痛或当时能排尿但复发不能排尿;无效:患者拔除导尿管后仍不能排尿。

1.3.2 测定残余尿量 膀胱排尿后残留的尿液为残尿。本研究采用最常用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B超法,且其检测结果可信度高,能作为评价膀胱排尿功能的标准[8,9]。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性检验采用F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残余尿量比较 经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尿量相对于治疗前均减少,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情况(m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情况(mL,±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0 252.57±11.74 58.57±7.01 211.79 <0.001对照组 30 252.40±12.22 179.93±7.37 73.69 <0.001 t 0.054 -65.37 P 0.957 <0.001

3 讨论

脑卒中后尿潴留是因为脑血管病对中枢神经造成损害,使得膀胱排尿反射减弱或消失且内外括约肌失调而引起[10,11]。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关元、气海、中极均分布于任脉之上,且中极为膀胱墓穴,因此任脉经络具有调理疏导水道并影响膀胱气化的作用,能够改善膀胱排尿功能[12]。现代医学则认为刺激关元、气海、中极三穴位于膀胱的体表投影,可以影响膀胱的传入传出神经,从而调整膀胱功能。

隔姜灸中的艾灸具有温经通络及抗感染抑菌等作用。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可增强施灸部位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损伤神经和反射弧的修复与重建,增加传导功能并兴奋膀胱括约肌,改善膀胱收缩功能使排尿顺畅,同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预防尿道感染的发生[13-15]。同时艾柱燃烧可产生远红外及近红外辐射,从而为缺失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纠正病理状态下紊乱的能量信息代谢,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14]。生姜属姜科,其性味辛温,可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而姜皮则性味辛凉,有行水利水等功效。有研究[16]表明生姜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抗氧化、抗炎等。

综上可见,隔姜灸主要是利用艾柱及生姜药力和燃烧中所产生的热力刺激局部穴位,从而推动提高膀胱气化功能,并温通经脉以利尿,使患者尿潴留症状好转。因此隔姜灸可改善卒中后患者尿潴留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尿潴留的痛苦,且简便安全,易学易行,并只在患者体表进行,不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易于接受,但本研究仅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短期疗效进行观察,长期疗效的证据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及随访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关元姜片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我家秘方
我家秘方
糟三样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红姜片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