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渗透

2018-09-01 03:36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初级中学张小龙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典故平行四边形人文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初级中学 张小龙

所谓人文素养,就是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涵养或修养,人文素养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身、客体与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人格特征等。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渗透,应该是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的同时,渗透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从而达到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理解数学文化内涵、养成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构建个体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目的。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以下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书匠的教学实践心得:

一、透视蕴含数学课本中的人文内涵,为数学知识赋予人文素养的灵魂

1.从生活的层面渗透人文知识,构建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内容比比皆是,教材的实例往往都与人文素养一脉相承。将这些数学资源创设成为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可谓水到渠成。例如,在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某月某地区的垃圾处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触目惊心的结果,让学感悟减少浪费、科学生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从审美的角度感悟人文化的数学,构建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感是与生俱来的,数学有着数字高雅含蓄的美,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的美;有着几何简单匀称的美,如建筑、雕塑、装饰。数学的美可以通过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展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深层次的思考、体验来感悟其深奥的美,是必须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过程来挖掘数学的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去感悟数学的美。比如学习对称性,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对称性探究感悟几何对称的内在美。

二、激活充满人文气息的数学环境,为数学教育赋予人文素养的魅力

1.通过人文历史典故渲染数学知识探究

初中生有着一颗好奇之心,对一些数学历史典故情有独钟,而这些典故足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时,引用了“鸡兔同笼”的典故来创设情境:在一千五百年前的时候 ,《孙子算经》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先创设一个有趣的解法情境:倘若鸡和兔经过特殊训练,敲一次锣,立即都抬起一足,则余下40-15=25(只)足;再敲一次锣,鸡和兔又都抬起一足,余下25-15=10(只)足。这时,鸡都坐在地上了,兔子都是昂首挺胸两只脚立着(兔立鸡群)。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然后再去引导学生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通过这样的典故的情境创设,不仅引人入胜,更有利于初中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学生不畏困难、挑战极限的精神。

2.通过活泼人文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成功的初中教育来自得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知识才会自然生成。一个教师倘若以“灌输”的形式将知识强加于学生,知识只能是一潭死水,横隔在师生之间。唯有通过生动活泼的氛围,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课堂氛围是民主和谐的,是平等尊重的,是理解宽容的,学生才会驱动潜能,激发斗志。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拼接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然后通过已有的图形变换的知识,将两个全等三角形演变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感悟到几何图形形成过程的美感:

师: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生: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谁能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作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用纸板剪拼,完成后进行展示。

生动手进行探究,完成后展示:

学生展示的结果精彩纷呈,课堂讨论气氛自然生动活泼,使得原本枯燥的几何知识变得激情四射,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源泉,是学生探究数学兴趣的起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然生成情感的体验和学习的态度,是几何创造的人文素养的实践和感悟。

以上是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舞台,我深知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和培养人文素养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在一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更具有亲和力,对文化底蕴的数学内涵更加有“膜拜”的心理。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

猜你喜欢
典故平行四边形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找图形
人文社科
闻鸡起舞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