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滨 傅育卡 康琼丹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侵犯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的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脓血便等[1]。目前临床上对其病因尚未十分了解,一般认为可能与感染、免疫以及遗传因素有关[2-3]。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缓慢,较为反复,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即使在缓解期仍有腹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对此病尚无根治的方法,是临床上较难医治的疾病之一。溃疡性结肠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对患者的心理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患者予以相关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措施[5-6]。因此,本文研究了通过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素质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纳入标准: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肠镜检查均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②患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例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等;②伴有精神障碍,不配合治疗的患者;③妊娠或是哺乳期妇女。将患者按照入选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 (41.30±8.6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以及以上20例;病程3个月至11年,平均病程(5.36±1.20)年。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61±7.9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或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23例;病程4个月至11年,平均病程(5.41±1.5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定期的进行电话随访,同时还要组织患者不定时的参加院内举办的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知识讲座,以及病友之间的联谊活动。
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首先建立护理小组,每个月进行4次主题活动的演讲。第一次:小组的组长需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情况、饮食等,积极回答患者的问题,是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并布置作业;第二次:给予患者相关的心理辅导,要求患者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第三次:护理人员可进行作业比拼,内容包括有关疾病的知识、灌肠的技巧,用药的依从性,对于成绩优秀者可给予适当的奖励,促使患者明白提高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第四次:要求患者之间要进行交流,学会向病友倾诉,并要与病友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导致患者的心理、身理、情感等方面受到重要的影响,而患者与患者之间因为同病相连,所以有着相同的目标,通过有关的辅导,可增强自身的治疗信心,化解各种不良情绪,提高对自身情绪的管理。
(2)由护理人员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在患者出院后将微信群的二维码发给每位患者,向患者介绍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情况,同时帮助患者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确认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并加入微信交流群。微信公众平台于每天早上10:00定时推送一条与日常护理有关的链接:内容要包括国内外最近的一些护理动态、自我护理经验分享、病理分析、心理疏导等。患者查看推送的内容后,结合自身的情况回复“理解”与“不理解”,护理人员每个星期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若是有20%以上的患者回复不理解,则在微信公众群中进行推送内容的讲解。在每天下午的15:00~17:00,护理人员持续在线,接受患者关于日常护理的咨询,同时鼓励所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同其他人的交流,分析自己护理心得。这种护理干预延续6个月。
1.心理素质评估[7]
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使用情感量表采用电话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估,该量表一共包括20个项目,其中正向情感10条,负向情感10条,快乐感是将患者的正向情感减去负向情感之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方式,每项评分有1~5分。
2.服药依从性评估[7]
患者出院后6个月采用Morisky的用药依从性问卷表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该量表一共包括4个问题,护理人员也可适时的进行指导,然后患者根据的自身实际情况回答每个问题。
3.生存质量评估[8]
在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生存质量问卷(IBDQ)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共有32个问题,等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正向情感评分与快乐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负向情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1。
表1两组干预后心理素质比较 (±s,分)
表1两组干预后心理素质比较 (±s,分)
组别 n 正向情感 负向情感 快乐感观察组 44 37.42±7.32 23.22±4.61 14.21±3.26对照组 44 32.65±6.95 26.79±4.35 5.87±1.24 t值 - 3.135 -3.736 15.861 P值 - 0.002 0.000 0.000
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 2。
干预前,两组IBDQ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IBDQ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注:两组比较,Z=-4.633,P<0.001
表3两组干预前后IBDQ评分比较 (±s,分)
表3两组干预前后IBDQ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4 114.30±34.61 167.59±41.25对照组 44 115.12±35.47 131.45±38.61 t值 - 0.110 4.243 P值 - 0.913 0.000 t值 P值6.565 0.000 2.066 0.041- -- -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因临床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尚未十分了解,因此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10]。虽然不少研究表明使用相关的对症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此病在临床上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只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11]。但是此病发病后对患者生活、心理以及工作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且有研究表明长期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癌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者[1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改善这一状况,有学者提出对溃疡性结肠炎应重点给予护理干预,以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带来的各种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13]。
延续性护理干预是临床上对需要长期治疗患者提出的一种特殊护理方式。此种护理方式主要是通过4个方面对出院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①药物的自我管理;②指导病人进行自身的健康信息的记录;③指导病人如何预约家庭医生或是家庭随访;④指导患者使用“红旗”标志病情恶化情况指证以及应对方法。这种护理方式在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中起到了重要的护理作用,并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4-15]。相关学者研究了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作用,结果表明,对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患者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16]。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正向情感评分与快乐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负向情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是患者正面面对疾病带来的各种不适,提高患者对治愈的信心。
本文研究结果还表明,使用微信平台的延续性干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生存质量。这与王晓伟[17]等学者研究的结果相似,均表明使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对医嘱的依从性,并且降低患者的病情的复发情况。临床上除了使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素质、遵医行为以及生存质量外,药物治疗也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18],但是此种方式没有护理干预方便,患者往往不会规律性服药,所以护理干预是需要长期治疗患者最好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素质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