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鑫
摘要:200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自此,以“班班通”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
关键词:“班班通”;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212-01
“班班通”工程是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通道和信息内容,联通到每个教学班级,通过多媒体硬件设施电子白板、电脑、背投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系统。它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通俗地理解,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班班通”的含义包含了三个不同层次:
首先,“通”硬件,每个班级配备适量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这是“班班通”目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其次,“通”资源,在硬件通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硬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信息化的资源。资源是学习内容的数字化表征,是信息化教学及其应用的基础。
最后,“通”方法,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们学科的每一堂课,尽量做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地整合,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方法不仅仅指课堂信息化有效教学,凡是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信息化有效应用都可以作为其表现形式,比如,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集体研究、协作电子备课、数字化学习型学校建设、家校互联等。由此可见“通”方法才是“班班通”最后落脚点,其本质是打造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
正因为“硬”“软”相通,资源共享, “班班通”才具有强大的功能。不仅仅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还衍生出更多的如德育信息化、教师培训、作为学习工具使用等实用功能。它成为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学校的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探索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班班通”这种教育现代化装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班班通”的使用效益,我个人认为至少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做,才能充分发挥“班班通”的重要作用。
第一,结合班级生源实际情况,有效利用“班班通”终端设备。每种教学手段都存在其局限性和有效地使用范围,每种教学技术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
第二,注重实效,适当地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华而不实。有的教师过分追求课堂全程效果,整节课从头至尾都在使用课件。更有甚者,只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了重点、难点的解决,他们把课件做漂亮,而不知用课件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什么问题,辅助教学辅助何处;有的过分地追求“多媒体”,忽视对班级学生认知水平的研究。要改变这些现象,关键是要注重实效,把“是否体现了计算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优越性,是否有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作为“班班通”辅助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第三,抓好管理,积累资源,建立校内共享平台。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合理安排设备和资源使用的时间表、做好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努力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同时,建立资源共享新平台,把好的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录像、光碟重新整理分类,通过技术处理,迅速转化成“班班通”网上资源。建立对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激励、制约、合作机制,鼓励和约束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并自愿、自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第四,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满足课堂上学生开放性的提问的需求。“班班通”环境为师生创设了更为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增强。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加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手段的多样性,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满足课堂上学生开放性的提问需求。
“班班通”的最終目的是为了使用,而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使用效益,要做的文章还很多,仅仅停留在使用次数上的统计是远远不够的,仅仅用次数来反映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也是不够全面的。而要真正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这篇文章,需要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研究中去,对“班班通”的功能进行合理探索、拓展,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深入扎实地开展教科研活动,真正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只有这样,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才能突飞猛进地提升,基础教育改革才能得以突破,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