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丽
摘 要: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结合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阐述对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努力让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如开辟“才艺展示长廊”,发动学生通过写字、画画、刻纸等活动参与学校文化氛围建设,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享受、体味中接受环境的各种影响。
班级文化环境:每个班级的布置应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并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1)制订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 ,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的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1.制訂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则,做到“行有所依”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分别给民工子女制订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使认识转化为行动。笔者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根据民工子女的特殊情况,制订出《民工子女一日规范》,让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真正实现行有所依。
2.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做到“行有所查”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民工子女的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有特色的检查制度,如形成“值日老师→校值日→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基本做到处处有人查,时时有人查,事事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
3.形成科学的奖励机制,做到“奖优促差”
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的评价、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挂钩,可以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如根据大队部每天检查的反馈,在升旗仪式上宣布上周优胜班级。这种举措会提高受表彰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会使落后班级或落后学生感觉有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学校层面: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光荣升旗手、护绿小卫士等职能机构,并且定期轮换,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
班级层面:每周让学生轮流负责班级事务。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时,让他们佩戴各种标志上岗,挂牌服务,让他们在自豪的同时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加强民主监督,加大“以群教群”的力度,增强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1)结合植树节,我们可以让学生为校园的树木浇水、锄草、施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改掉乱摘花草的陋习,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结合法治教育日,可以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为我们做报告,用我们身边的事例讲述小偷小摸的危害和后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3)结合慈善一日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爱无疆”,做一个好学生,能尽一己之力帮助到别人的好学生。
(4)结合世界读书日活动,以书的力量,无言地为他们树立楷模,明确前进的方向。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形成健康人格和走向成功人生的基础。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2](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儿[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