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梅
摘 要:儿童文学阅读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优秀的儿童文学阅读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能提高和改善儿童对文学的兴趣与态度。文章就如何借助“互联网+”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指导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最前沿的互联网智能处理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打造趣味性阅读评测系统与互动性分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便捷的阅读教学管理工具与实时的阅读动态分析报告,为学校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阅读大数据和智慧阅读解决方案,为家长呈现孩子的阅读进展和能力分布。
关键词:“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课外阅读;一起阅读平台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必须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在儿童文化领域,人们更多地探讨“互联网+”在儿童生存和发展中正在、应当以及可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包括“媒介教育”“媒介素养”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探讨。人们对“互联网+”与儿童文学阅读的关系有了更成熟的认识,开始放弃最初的成见,转而思考“互联网+”为儿童文学阅读在当代的推广提供了哪些新的契机。
对学生课外阅读及亲子阅读情况作全面了解,明确研究的目标、方法和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活动,从而找到“互联网+儿童文阅读”的融合点,建立起“互联网+儿童文阅读”的体系,依托于“一起阅读”能有效推动儿童阅读过程的完成,能评测相关文本的阅读质量的特点,完成“互联网+儿童文阅读”的评价体系,以此推动课题研究的应用与发展。
(一)前测
为了取得真实的数据,掌握学生在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笔者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在会上,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如表1。
结果统计如表2。
由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没有喜欢阅读的习惯。
(2)大部分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认为大量地做课外练习比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更有必要,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研究目标
基于前面的分析,笔者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目标:
(1)借助“互联网+”,使学生认识到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意义,产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欲望。
(2)借助“互联网+”,使家长意识到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摒弃旧观念,配合教师做好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的工作。
(3)使70%以上的学生初步养成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将阅读内化为个人的需要。
(三)研究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一条腿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两条腿协调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能更快地发展。也就是平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甚至于成才于课外。特别是母语教育有丰厚的语文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更应该重视孩子课外的读写。
为实现研究目标,笔者对如何借助互联网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习惯进行了以下尝试: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东省资源平台“一起阅读”是专为中小学在校师生设计的阅读教学支持与评测软件系统,平台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适合在校师生使用的阅读教学管理和促进系统,辅助教师开展“‘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课题研究。一起阅读平台能够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记录下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借助“一起阅读”平台,当笔者发现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时,都大力表扬,尤其是学困生。笔者所教授班级有这样一个顽皮的学生,上课只知道动手,不动口。有一次,笔者惊奇地发现,他竟然举起了手要汇报阅读收获。在他汇报结束后,我奖励给他一个“大拇指”,通过鼓励,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习惯
(1)借助“一起阅读”App和“一起阅读”云平台公众号。“一起阅读”App和“一起阅读”云平台公众号借鉴了国际先进理念和分级体系,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儿童心理认知、儿童文学欣赏的难易程度进行对比分级,筛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优质儿童读物,方便学校、师生、家庭选书。教师每个学期进行阅读计划设计与推送,学生接受班级阅读计划信息,家长同时接收到班级阅读计划,方便亲子共读与鼓励督促。
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在线上线下阅读共读书目,线上可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频率,每本书配备专家组团队设计的相应阅读检测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答题完毕,系统及时给每个学生出一份分析报告,从阅读的五个维度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于设计下一步的阅读计划。
客观题平台实时呈现班级甚至省内实驗学校的阅读积分排行榜,评选“阅读达人”,赢取阅读币可换购书籍,很好地促进了阅读。而主观题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自评、同伴评、教师评。
(2)成立阅读小组。笔者把经常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9位学生暂时定为阅读小组的组长,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加到自己喜欢的阅读小组去。并让他们给自己的阅读小组起个别具一格的名字。各个阅读小组每月在一起阅读平台分享阅读计划 ,实现个人兴趣化阅读 。读书计划(如表3)必须包括以下内容:阅读内容、完成阅读内容所需的时间、组内交流的形式等,并按计划去完成小组的读书任务。然后每月合作写一份读书报告(在个人写读书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包括以下内容:阅读本数(本)、阅读字数(千字)、朗读时间、闯关正确率、阅读能力指数、阅读任务完成率、朗读作业完成率,如表4。
(3)家校配合,促進读书。一起阅读云平台结合最前沿的互联网智能处理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打造趣味性阅读评测系统与互动性分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便捷的阅读教学管理工具与实时的阅读动态分析报告,为学校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阅读大数据和智慧阅读解决方案,为家长呈现孩子的阅读进展和能力分布。
教师面对的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不能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判断问题。教师只有不断地阅读、学习,思维才能不断地提升,只有思维意识改变了,才不会错过铸就孩子们希望和梦想的黄金时刻。在教学之余,笔者不断进行阅读,经常在“一起阅读”云平台跟孩子们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读书的空间,笔者把读书活动从校园延伸到了家庭。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把阅读当成必需的生活方式,期待家长和孩子共读共成长。让学生在课余闲暇时间通过广泛接触课外有益读物,培养阅读兴趣,自主地从阅读中吸取多方面的养分,丰富知识,开拓思想,提高语文水平和独立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也为孩子提供一个高尚的娱乐和享受环境。孩子们以家庭地理位置或是兴趣爱好为组队方式,三五个孩子组成一个小组,利用快乐周二下午兴趣班和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几个家庭相约在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活动。活动中,由孩子们轮流介绍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畅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家长们凝神聆听,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评价,同时家长们也相互聊自己阅读的书籍,相互推荐,相互交流。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笔者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如表5所示。
对表2和表5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如表6。
由表6可以看出研究的目标基本已经达成:
(一)学生、家长认识到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意义
由表6可以看出,实施课题研究后,喜欢读书的学生由以前的全班人数的15.9%上升到84.8%;经常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学生,也就是已初步养成喜欢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学生由以前的全班人数的20.5%上升到71.7%。一年多坚持下来,全班超过70%的学生已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家长希望孩子进行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比例也由原来的29.5%上升到89.1%,这说明家长也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由表6可以看出,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课外阅读方面有了量的飞跃,那在量变的同时,学生是否也发生了质变呢?为此,笔者将在开展课题研究前后学生的两次水平抽测成绩作了一个比较,结果如表7。
由表7可以看出,实施研究后,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优秀率、及格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平台通过学生阅读图书内容、闯关答题等方式产生数据对比,针对阅读的不同指标、不同维度、不同范围生成相关分析报告及阶梯性阅读大数据分析,教师及学校管理方不用耗时、耗力手动统计阅读量、阅读内容等,实现阅读指导的数据化、可视化。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的同时,语文能力也在提高。据统计,在课题实施期间全班共有14人读了30本以上的课外书,包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占全班总人数的29.8%。有31人读了20本以上的课外书,占全班总人数的66%;根据学生开的书目看,90%的学生阅读量超过60万字。目前,全班有29人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办有借书证,经常去借书看。由于有了大量的阅读,85%的学生认为作文不难,有的学生认为写作文很轻松,是一件有趣的事。
(三)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学生不仅在阅读的过程中增进了了解,懂得了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更重要的是,大量的阅读使他们懂得了热爱祖国、热爱班集体;懂得了要文明礼貌,待人友善;懂得了要学会尊重,诚实守信;懂得了要遵守规则,严于律己。阅读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是阅读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今年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结合课题的推进,开展为乡村孩子捐本书爱心联谊活动,笔者所教授班级44个孩子共募集课外读物近200册,并将部分的图书送往乡下的小学,真正做到“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习惯可以养成,也可以打破,但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无比的毅力。本文就“互联网+”助力开展儿童文学阅读进行研究,力图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去引导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边春丽.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阅读[J].社科纵横,2013(4).
[2]王 倩.试论儿童文学阅读中的唤醒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余 敏.儿童文学阅读与语文教育的主辅互动[J].语文学刊,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