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的启示
——周先育执教《圆的认识》

2018-08-28 03:26:42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圆的认识画圆对折

汪 奇

(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 安徽合肥 231500)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等曲线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储备,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同样重要。教师在直线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圆心、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画圆是难点。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一直是一线教师把握课堂的“根”,孰重孰轻,孰前孰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体现不一,两者之间的关系惟妙惟肖,处于动态之中。

一、依教学重点,解决难点——画圆在后

(1)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周老师第一次执教中,通过故事导入。“圆圆有个圆圆的大眼睛,今天是圆圆的生日,早上圆圆去圆圆的天坛公园,下午圆圆去玩圆圆的摩天轮,晚上圆圆吃了圆圆的汤圆,今天真是个圆满的一天”从生动的故事中让学生感知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的口述和比画,在学生的脑际里形成圆的表象。其实,这样的活动并没有让学生触及、感知真实的圆的原貌,只是学生的口述和描述。

(2)操作演示,解决重点。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让学生找到圆的圆心、半径,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实现解决教学重点问题。通过多媒体FOCUSKY幻灯片课件演示,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相等,所有直径相等,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有无数条半径(直径),而且所有的半径(直径)相等。

(3)实践活动,突破难点。教学重点得以完成,让学生画圆,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中画一个半径2cm的圆,学生呈现出来的圆并非完整的圆,图形千奇百怪。如:

凭我们的教学经验,六年级学生画一个圆,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原因在那?数次磨课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学生圆的表象形成,只见其形,未见其意啊!怎能画成一个完整的圆?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圆片折一折,对折再对折,形成扇形,两边即是半径,打开形成一条较长的线段就是直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是一线教师最困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意义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过多要求学生对折再对折,动手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过于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效果更佳,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寻求问题解决,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完全可以完成。

同时,本节课执教教师,自身条件优越,驾驭课堂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内容的延续性理解不够。为此,我们尝试进行教学调整。

二、据教学难点,解决重点——画圆在前

经过数轮磨课,从学生画圆过程,学生呈现的作品,我们进行深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待调整。将欣赏圆的环节调至课堂教学的情景导入。

(1)欣赏美景,激发热情。一幅幅美丽的图景,映入课堂教学,映入学生眼帘,吸引学生眼球。学生欣赏美景的同时,发自内心的赞叹不绝。正如学生自己说道:“觉得圆很美,圆更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我觉得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圆有很多意义。”聚焦教师的目光,如此美妙的圆。教师顺势学生的话语,引发出:“是啊,圆这么美,你们现在跃跃欲试,想要做些什么事?”“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激发学生的画圆热情,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踊跃参与画圆的过程中。

(2)教师悉心指导,学生尝试画圆。教师先是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物体尝试画圆,从表象到感知的过程,直至实践画圆。学生利用随身携带的硬币、双面胶圆孔、三角板里的圆孔……画出大小不一的圆。

“如果你想画一个比这个圆大一些或者小一些的圆,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引导学生根据需要,画出不同大小的圆,需要借助画圆工具——圆规。教师简单介绍圆规:圆规有两个脚尖,一个脚尖是针尖所在的脚,另一个脚尖是放笔的脚,这是笔头。接着,教师叙述画圆的注意事项。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画出大小的圆。

(3)动手实践,探究圆心和半径。

认识圆心和半径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圆的圆心和半径。教师发给学生不同大小的圆片,让学生自己探究圆片的圆心和半径。教师没有潜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寻找圆心,如启发学生通过对折的形式,快速找到圆心。小组合作或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圆片进行对折,找到圆心。形成的折痕,从圆心到圆边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是半径。一次对折后,形成的长长折痕,就是直径。

(4)操作演练,呈现难点。通过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尝试画圆,教师对画圆工具的介绍,让学生对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自己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学生的脑际中,呈现出圆心在那里,圆在那儿;半径(直径)左右着圆的大小。为此,教师提醒学生,画圆应该注意的事项;从学生的画圆过程中,发现呈现不规范的圆,找出原因,以免自己再次出现类似情况。让学生经过尝试、反思、修正、再试的过程,画一个规定半径(直径)的圆,学生不再为难点犯愁,不再为画圆不圆苦恼,个个呈现精准美观的圆。

三、借大家之功,助我之用——尝试画圆

举全组精华,积集体智慧。数次精心打磨,数次试教试上。我们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在磨课中争议,在授课中反思。不断争议,不断反思。改啊!上啊!改啊!……循环往复。在争议中前行,在反思中改进。

熟悉教材,精准把握教材。我们通过有生课堂教学试教,无生教师说课。从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细节、教师语言、教师板书等方面细致入微地进行考虑,总感不尽人意。我们辗转寻求“大家”的帮助,寻求“大家”的指点。从大家课堂教学的实录中寻思,从大家课堂教学视频中模仿。总之,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寻找蛛丝马迹,为我所用。

我们学习“朴素而深刻——张齐华教《圆的认识》”教学实录、强震球的《圆的认识》教学视频……这些“大家”,教学圆的认识,均是从表象、现象、实践的过程揭示教学内容。

一节“完美”之课,不是一朝而蹙。需要教师个人多次打磨,需要教研组并肩作战,需要学科教师团队合作,更需要集体智慧的凝聚力。教师渐进成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平时教学积累积淀,更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不断精益求精。走出去,吸纳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形成日趋成熟的风格。一堂“完美”之课,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生成引导、利用,随机应变能力。更是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展现!

猜你喜欢
圆的认识画圆对折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对折十次
画圆的月亮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15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