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林
(肥西县焦婆学校 安徽合肥 231261)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人生观教育,不同学科各有其特点,不能千篇一律,下面就谈一谈我在化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我国有5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在科技发展上有巨大的成就,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就妇孺皆知,“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火药就与化学知识有关。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先传入朝鲜又传入日本,后来再传入欧洲。这项化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的文明进步。又如,古代的封建帝王梦想长生不老,炼丹术士为迎合皇帝“不想死”的心理,在炼丹作坊中炼所谓的“仙丹”,在炼丹过程中他们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和实验操作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黑火药就是这样在无意中被发明了。黑火药最先发明于我国唐代,是人们实现从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先声,正因为有了火药,西方人后来才发明了火枪,改变了战争的规则,使人类从“冷兵器”时代步入“热兵器”时代。通过这些化学史知识的介绍,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盐》这个课题时,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1921年,为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毅然回国,在塘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威逼与永利碱厂合作时被侯德榜断然拒绝,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大大促进了纯碱制造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科学家争得了荣誉、为中国人挣了口气。
在上“空气”这节内容时,应介绍历史上对空气成分的研究。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先后用不同种的方法制得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对“燃素说”坚信不移,结果错失发现真理的良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没有得到真理”。又一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摆脱了传统的“燃素说”的错误理论,尊重事实,对实验作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何等的重要。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它指导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在比较“燃烧”与“缓慢氧化”的异同点时,当学生知道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等现象后,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条件往往决定结果。人们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或创设条件,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燃烧、缓慢氧化、爆炸其本质都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只是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结果。在学生理解了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后,就有可能想出灭火、防爆炸的原理,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但人们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往往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在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可以告诉学生,当极少量的氢气混入空气中,遇火不会引起爆炸,随着氢气含量的增高,当氢气的体积分数达到4.0%—74.2%这一范围时,遇明火混合气体就会爆炸,引起了质的改变,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进而引出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有在同样的规律。平时学习刻苦,持之以恒,知识就会一点点地积累、升华,到考试时就能脱颖而出,引起质变,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一个人犯罪了,并不是说这个人天生就是一个犯罪分子,究其原因是平时不注重对自己所犯的“小错误”的约束,随着“小错误”的积累,他的胆子会越来越大,从而引起质变,最终走了犯罪的道路。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民本身素质不高,导致不少农民目光短浅,加之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观点在一些农民中扩散开来。有的学生家长说:“读书路子走不通,不如趁早去打工”。由于部分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读书,学生厌学,对学校的办学及管理带来一系列冲击。时常出现学生流失,是当今农村中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我认为这同教育与生产相脱节有一定的关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化学教学只有适应社会形势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出路、有希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才能赢得家长的支持。为此,应从实际出发,挖掘教材中有关应用于当地经济建设的知识,明确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例如:
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通过以上尝试,既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又使学生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确实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校好好学习,说不定回家后就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家庭脱贫致富,成为当地的“小能人”。即使读书路子没有走通,在外打工,有了相应的知识,工作中也能胜人一筹,就不会失去在外发展的机会。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动机之后,就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给班级管理及学校带来许多的好处。
作业的好坏也是学习态度的“缩影”,对于作业整洁、规范、方法优秀的作业予以当众表扬与展览,对于作业书写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是抄袭者,可用含蓄、易懂又不刺激学生的艺术批语,指出其危害,也可查明原因后进行批评教育。许多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往往只重视知识教育,不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对作业简单处理,不与学生思想沟通,这样做往往“出力不讨好”,学生往往只是把作业当作任务完成,很难保证作业质量。
情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正常、健康的师生情感互动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若能认识这一点,多多给予激励的情感,以情传情,情感互动,积极评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渗入情感教育,可以让知识和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成为知识渊博、情感丰富、情操高尚的现代人,是化学教师作为“人师”的基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