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旭红
摘 要:如今,网络已经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生在生活之中很容易接入到网络。网络必然对中小学生心理带来影响。在文中主要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心理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积极应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变化;网络环境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利用网络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要让网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空间。
一、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学习空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很多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起点,迎来了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可以不受地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接受更多的教学知识。
(二)网络可以使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学生可以在QQ里有一个网名,在微信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这样他们就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里面建自己的虚拟空间,这样会更加加深朋友之间的交往,使朋友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这样会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爱与人交往。
(三)网络可以使小学生大胆的监管社会学校和家庭。当他们对别人所做事情不满意,可以在网络上倾诉出来,发表看法,对方将对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学生,这样就使他们更加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言论。
(四)网络上可以发布一些需要帮扶的对象。如贫困生,看不起病的人,贫困学校,通过发布消息课以号召所有的师生募捐,极大的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具有爱心。
二、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不能把握上网的度,没有积极的利用网络,而是部分学生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极大的浪费掉大量时间。它也可以使一个健康的人走向死亡,例如,2004年12月27日早上,13岁的少年张潇艺选择了24层楼上飞跃而下,许多同学旷课跑到网吧中去玩《传奇》、打《泡泡堂》、聊QQ。有的甚至直接晚上通宵达旦,睡在网吧,吃在网吧。 网络可以乱散布一些谣言坏信息坏图片,蒙骗周围的人,这样会极大的影响它们健康的心理。
(二)网络上会传一些西方的明星及西方的一些思想,使他们对本国的思想减少。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
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针对青少年不良情况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一)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针对不良上网开展专题讲座,在学校形成校班级个人辅导破除孩子们的不良心理的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的教育,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着力于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大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提高个人心理求助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快捷、保密性好和传播面广的优势,设立心理咨询网站,发布健康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牢牢地吸引学生,给学生积极有益的东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搜集相关的资料剖析不良上网带来的危害,让他们破除不良上网的心理,形成一种真正感受网络的好处。虽说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不完全成熟,部分青少年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思想认识上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人的主体地位。所以,除了监督以外,加强对青少年课外活动的指导管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培養其多方面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的质量,是防止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减少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
(三)提倡社会家庭学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青少年正确文明上网,把握好上网的时间,不盲目的上网,让他们正真能从网上获取丰富知识,用网络上传的知识填充自己的头脑,让他们真正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因此,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增强对网络的“免疫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从道德他律走向自律,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网络的使用者,更是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此外,全社会应加强网络立法,倡导网络文明,积极开展各种网上健康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应刻苦钻研,不怕吃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这一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前进。能为学生们正确使用网络提供更好的思想指导,能让他们能正确利用网络学到更多知识,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束晓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7(29):161-162.
[2]孟庆玲.小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