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研究

2018-08-27 01:36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阶段中职

陈 蒙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81)

引言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同时,应对生源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洋学院”)与本省某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本省中专”)合作,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试点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探索,实践中针对课程体系的重构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结合南洋学院前期的实践经验,试对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典型模式及问题分析

我国中高职衔接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参考模型,不同的地区、不同特色高校,针对不同专业,中高职衔接都有其特殊性,也存在一些弊端。截至2017年12月31日,以“中高职衔接”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到相关论文3846篇,2017年发表论文就有629篇。总体来看,中高职衔接教育有两种典型的模式:一是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协作举办同类专业,采取“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招收的初中毕业生连续学习五年,符合毕业标准者颁发高职大专毕业证书;二是中职生学满三年中职课程后,参加对口升学选拔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属于“3+3”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可以分别获得中职和高职毕业证书。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但也都有一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无论是哪一种模式,课程的衔接都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关键点。

南洋学院采取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属于后者,即“3+3”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矛盾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使得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然而现状是,有些中职院校为了满足学生学历提升的愿望、提高升学率,往往加大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越来越强调理论基础,弱化了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由于受到生源质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降低课程的深度和难度,特别是实践技能教学与中职阶段无明显差异。这使得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交叉混乱,无法显现出其学历层次上和实质教学层面上的差异性,对后续中高职衔接教育带来不良影响。

(二)专业目录不配套,使得专业设置难以对口

由于中高职教育分属不同层次,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不同、本身培养目标不同,导致无法使用统一的专业目录,这就给中高职衔接教育在专业衔接上带来新的问题。有些学生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中职升入高职后不得不调整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有些专业由于缺少对口度较高的高职专业,学生无法升入高职继续深造。因此,中高职院校在进行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探索时,无法保证更多专业更多学生的参与,这将制约未来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发展。

(三)课程设置区分度不大,教学标准不明确,使得课程体系衔接不畅

中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教学上各自为政,“3+3”模式下显得尤为明显。中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区分度不大,特别是专业课的设置重复率较高;专业课教学标准的制订雷同性高,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设定重复率高,人才培养规格趋同性高;课程教学标准的高雷同性也可能带来另一个弊端,即是大家都忽略了某些知识点和技能点,出现脱节现象,最终导致整个课程体系的衔接不畅。

二、“3+3”模式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试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

江苏省教育厅于2013年制定《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中高职3+3分段培养列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试点内容。无锡市根据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要求,明确将“统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作为试点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试行市内“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承诺对改革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和政策支持。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为试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几年来,南洋学院不断探索形成了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对接一贯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好的中高职衔接教育试点的基础。本文探讨的“3+3”合作培养,是学生在本省中专学习3年,符合毕业条件,参加对口单独招生报名和南洋学院组织的升学转段考试选拔,符合条件的由南洋学院直接录取,继续进行高职阶段3年学习。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时,就已经知晓未来的升学途径,并做好升入合作高职院校学习的准备,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高职院校在合作之初,为了避免上述矛盾带来的不良影响,双方商议先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试点,该专业双方均已办学多年,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机制和教学体制,且南洋学院该专业有较好的校企合作经验,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岗前培训课程及就业岗位。

(二)面向汽车行业岗位群,依据职业准入标准,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

为了促使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首先必须明确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的“职业”二字本身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分别明确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针对汽车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重组课程,同时课程标准的制订要依据职业准入标准,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中职毕业还是高职毕业都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岗位。两校在合作时还进行了深入的前期市场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不仅仅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也很看重基本的职业素质。因此,我们重构课程体系时特别加入了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一体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使得教育过程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衔接取得实质性进展。

表1 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就业面向企业和职业岗位

表2 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一览表

(三)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打通了中高职教育的壁垒,加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汽车行业的调研,我们总结出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不同岗位需求,如表1。结合表1的情况以及南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设计理念,构建了如表2的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无论是中职阶段还是高职阶段,三年的学习过程都应是一个闭环,学生即使以中职毕业生身份就业,也能在职业入门教育阶段掌握良好的专业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较好地适应岗位。同时,考虑到学生学历提升的诉求,中职阶段不放弃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高职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职业教育,更多考虑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与中职部分课程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教学定位和教学内容较中职阶段深入和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部分拓展课程,重点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迁移能力,为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做准备;岗前培训课程与职业素养教育则更加贴合企业对员工的高层次要求,满足企业储备干部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实现更远大的职业理想。如此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解决了中高职衔接实践中的教学脱节现象,拉近了中高职教育的距离,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不仅完成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也促进了中高职教育的融通。

结语

中高职衔接教育早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两个层次的链接,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只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研究的一部分,关于中高职专业教学的研究、中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中高职衔接教育中的管理矛盾研究等将是本文研究内容的重要支撑。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从政策层面推动中职校与高职校的合作,希望能促进两方体制机制层面的深层次融通,早日实现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总体构想,笔者还将继续对两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合作进行跟踪研究并总结和优化。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阶段中职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