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诗歌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8-08-24 10:51赵云强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致橡树现代诗歌爱情观

赵云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融为一体,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也与课程标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紧密相连,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要抓住学生的心、多种形式朗读品味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学生自主体验和教师全局把控紧密结合等三方面的教学策略为突破口,探讨如何进一步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现代诗歌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一、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要抓住学生的心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她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回忆道:“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诗歌通过一株木棉深情地向橡树告白,一方面否定俗世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另一方面呼唤尊重、平等、自由的爱情观,是新时期新女性的“爱情宣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致橡树》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品读诗句,鉴赏诗歌,探讨感受,在互相交流中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生源并不突出的普高高一学生,对这些青春懵懂的孩子来说,教授《致橡树》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学生缺少自己个性化自主体验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务必不可操之过急;二是可以通过正面的引导、深情的朗读、情感的激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务必不可满堂灌输。基于以上两点,一开始抓住学生探究的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充分的预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心。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我们尤其需要在导入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现代诗歌本身比较难以理解,而高一的学生对于这种晦涩、难懂的诗歌并没有太多的耐心,所以在正式进入诗歌的学习之前就需要緊紧抓住学生的心,以激发他们对现代诗歌的探索热情。

面带神秘微笑,凝视全班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谈——爱情(板书)。”“爱情”这一话题对面前40多位稚嫩的高中生来说,极其新鲜,又极其敏感,班里大部分学生无论男女均面带羞涩,叽叽喳喳,好一幅生动的场面。

《致橡树》之所以直接以“爱情”二字导入,是因为高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爱情”二字瞬间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而本篇诗歌的内容也与爱情息息相关,这也与教学目标之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谋而合。整个课堂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也就为下面顺利进入诗歌教学主体环节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多种形式朗读品味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本堂课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通过多角度体验、多形式朗读来完成对本诗的解读,从而达到理解诗歌文化的多样性,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朗读与品味环节是本课的重中之重。

以往的诗歌教学大都是教师剖析文本,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行走。教师教的无趣,学生听的也无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现代诗歌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多形式朗读、多形式品味诗歌的时间,让学生试着自主完成对诗歌的学习。因此,需要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范读、默读、自读、品读,而不单只是让学生单调地集体朗读。此外,如果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杂,也可能破坏学生自主“涵泳”的感觉。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涵泳自主发现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机会静下心来进入作品世界和内心世界,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熏陶自我,提升审美能力。诗歌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种美的鉴赏,而每个学生对美都有不同的鉴赏力,我们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自主品味诗歌,让学生在自主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和节奏美。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预习环节提出的疑问,用朗读的手段一一走进诗歌的赏析。首先,让全班学生齐读诗歌。一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诗歌,二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确实,第一遍齐读,情感把握没有到位,学生继续默读、自读、再齐读。读了两三遍之后,节奏感、轻重音以及情感把握等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已经基本能自主处理。其次,有了这样朗读的基础,下去让学生范读:

致橡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重读?

生1: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之间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

师:哦?你怎么理解?

生1:就像诗歌里说的,有的人会依附别人,炫耀自己;有的人会痴情,但是失去了自我;有的人只知一味地付出,却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人格。

师:看来你理解得很深刻,有没有自己的经历?(全班哄堂大笑……)

生1:没有没有,我只是觉得这些都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所以我坚定地否定了他们,把“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等重读。

师:说得很好,老师也希望你以后会有理想的爱情。记住!是以后。既然这不是理想中的爱情,那么理想中的爱情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齐读“不,这些都还不够”到“却又终身相依”。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师:前面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包括学生范读,已经读出了感觉。也提到这些俗世的爱情都不是我们理想中的爱情,作者的态度也和我们一样,她用“不,这些都还不够”予以否定。那么真正的爱情是怎么样的呢?你们刚才又为什么这么朗读?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2:男性是橡树,女性是木棉,彼此都是作为一种“树的形象”“站在一起”,“紧握在地下”“相触在云里”,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庇护。

师:所以彼此的爱情首先是平等独立、相互依存的,有尊重,也有默契,这是爱情的基础。因此,在朗读时,我也明显听出来你们将“必须”“树的形象”等重读,还有别的补充吗?

生3:前面同学讲到了平等独立,所以木棉的“红硕的花朵”和橡树的“铜枝铁干”一样是平等独立的,“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的女性形象与“像刀,像剑,像戟”的男性形象一样也是平等独立的。于是,在“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上与“像刀,像剑,也像戟”一样也重读,以示他们的平等独立。

生4:我补充一下,这样还不够,平等独立的爱情也需要同甘共苦的生活经历,一起分担,一起共享,终身相依,但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失去自我。或许这样的爱情才能日久弥新。

师:大家讲的都非常好,还有几位同学举手可能也有自己的解读。虽然我们才高一,才刚刚踏入高中生活,对爱情既不熟悉,更无经历。但大家内心对爱情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一杆秤。我们从对俗世爱情的否定,到应该追求平等独立、相互依存、互相尊重、互有默契、同甘共苦的爱情,这就是在座的每位同学都应该坚守的正确爱情观。这样够了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生5:这样还不够。这里不仅是伟大的爱情,更是坚贞的爱情。不仅爱你这个人,也爱你坚持的位置也就是你的事业理想,以及你足下的土地也就是你的国家民族。爱情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还有你彼此身后的东西。所以朗读时要求我们也要读出诗歌中蕴含的女性追求爱情平等以外的那种强烈的气势和情感。

师:也就是在这里卒章显志,对爱情进行了总结和升华,这也是伟大的爱情坚贞之所在。不知我们的同学学完了《致橡树》以后对爱情是否有新的认识呢?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需要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个性化地阅读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而深情的朗读无疑是最能打动学生的心。朗读与品味环节是本堂课的关键,范读、齐读、默读、自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学生在朗读中解读诗歌,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这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也能在朗读中受到现代诗歌最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可操之过急,当学生表现得很沉默的时候,教师不能改变初衷,不可急切地引导学生。总而言之,增加学生阅读时间,学生在诵读中涵泳,在朗读中体验,让学生咀英嚼华、涵泳浸润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学生自主体验和教师全局把控紧密结合

对于高中生来说,现代诗歌其实是不好理解的。正因为如此,才更要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品味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呈现自己独特的艺术理解。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沉默的思想者”,也需要“善辩的语言家”。而本专题的学习也要求学生吟诵青春,用恰当的声音形式传达、呈现自己感受到的诗情诗韵,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形式,在积极探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倾听与表达。虽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对于学生的错误思维,教师必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及时纠正,以免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自由的课堂氛围固然好,但稍不注意就会让课堂流于形式,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控,注重引导,促使教学过程顺利推进,促进课堂目标成功实现。

《致橡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爱情观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堂讨论和探究环节,学生的个人经历和阅读体验千差万别,加之当前社会的俗世风气和网络虚拟世界的不良影响,学生对爱情各有不同的理解。如有的学生认为,爱情是需要金钱来衡量的,没有金钱作为物质基础的爱情是不可能长长久久的,是不可能开出灿烂的爱情之花的,有些人爱上一个人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个人富裕;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最大的因素可能不在于爱对方,而在于向周围的人炫耀自己的恋人,因为他(她)的恋人身上有很多情侣值得青睐的特有气质,比如英俊漂亮的外表、优雅独到的谈吐、体贴关爱的性格等。在身边人的赞叹和羡慕中满足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学生固然可以有自己的自主体验,但教师也要对课堂全局把控,要保持课堂教学的纯洁,不能任由错误的思想蔓延,要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如果像《致橡树》这样地爱下去,我们的学生才能拥有幸福的未来;如果像《致橡树》这样地听下去,我们的课堂才能聆听花开的声音;如果像《致橡树》这样地教下去,我们的教学才能结出美丽的花朵。总之,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创造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体验诗歌,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情诗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或许才是现代诗歌教与学的本真。

参考文献:

[1]舒婷.真水无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致橡树现代诗歌爱情观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舒婷《致橡树》的解构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致橡树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
平行研究视角下的《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