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韶华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新旧知识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写作部分共安排了20个专题,每册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作指导:
新课标教材写作教学的设置上突出的一个特点:写作教学注重人文性和生活化,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真谛,表达人生阅历的激情。这一特点和构建主义不谋而合,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行为,写作是学生自我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笔者以课本教材为主要载体,开发并整合利用课内外写作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写作的需要,在常规教学中以不同的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阅读、阅历与写作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使作文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核心概念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为了更好地实现写作教学培养三大目标,即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本文尝试构建以下核心概念:
主题:学生在课内外进行阅读与写作活动中的中心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目标明确地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
主题式作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围绕一个与其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主题完成写作的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写作观察、写作阅读和写作阅历等。
主题式作文教学序列化:根据学生所处年段不同,依据教材安排,考虑学生心理的发展水平,言语表达的能力,认知能力,设计出一系列的主题作文教学活动。各主题间,从言语表达和思维提升上,呈序列性。
综上,主题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实地考察、讨论研究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写作技巧,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据此,笔者将其教学过程归纳如下:
第一课时:创设主题写作任务—激发写作动机—体验探究发现
第二课时:合作与写作
第三课时:总结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修改升格—思维延伸
三、研究主题内容
根据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本文把素质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理念运用于高中写作教学实践,将观念更新与新课改结合,围绕优化写作教学这一中心,确立以下三个主题开展研究:
主题一:写作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地调动感觉器官,去感知并认识对象事物,最终获得生活所需材料的方法。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其内涵要求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式写作,生活化写作。
写作观察,就是为写作而进行的观察活动行为。具体而言,写作观察是一种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和感受客观事物和生活的特征,获取写作的材料,开发和丰富写作信息(写作立意、写作构思、写作思维、写作情感、写作动机等)的一种前写作行为。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观察,让学生始终围绕写作特定的主题和目标展开,通过对生活和事物的观察,开阔其写作视野,获得写作的细节和材料,激活自身的写作兴趣,捕捉写作的灵感,自由表达自我,这是我们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去观察自然、生活和社会现象,力求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观察的综合素养。
主题二:写作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换句话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又促进阅读的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要有培养学生写作阅读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本文提出写作阅读这一概念,认为:写作阅读,就是为某一写作主题进行的多样化、主题化的阅读行为。它要求我们阅读教学中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有目的的有层次的深广而开放的审美阅读,将“阅读”立足于“写作”,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越是有意识地追求自我阅读的丰富,其写作激情就会越高昂,写作灵感越为敏捷。
在此概念指导下,作文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教材作文专题的重点,提炼出某一主题,或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多篇的阅读与写作训练,或通过参与多种主题探究活动,主动倾诉情感的习作过程。
主题三:写作阅历
当代著名作家严歌苓强调,人在阅历不足的时候写的东西很单薄。这表明对于写作者来说,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写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本文研究提出写作阅历的概念,即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经历中提取某一写作主题进行写作。这要求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必须做到:一、唤醒学生的写作阅历,培养学生时时更新生命体验的意识。日常的生活经历是我们为了写作而进行观察和思考,获取人生体验与感悟的主要内容。人生经历是一个人对社会思考的积累,是写作的主要源头,决定着“为何写作”和“如何写作”的作文构思和写作立意。二、强化学生真诚生活体验意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直做人,诚挚生活,以纯朴的心灵对待一切事物,去思考生活,反思自我生存体验,用心灵对人生经历、生活经历等实现哲理化审美化的领悟。三、提升学生审美体验的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自然的领悟能力,强化对自我生活经历关怀和联想性的感悟反思,也是获取审美体验的方式。
总而言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会人生经历,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阅历中挖掘写作素材,丰富自我写作人生经历,深化生活独特的审美体验,形成主题写作表达。
四、主题序列化作文教学系统与要点
语文素养视野下主题式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与构建教学体系分为作文积累系统、作文指导系统和作文评改——提升系统三个部分。
1.作文积累系统。作文积累系统是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的基础,着眼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习惯积累和写作技巧积累。作文积累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笔者试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掌握基本描写方法和技巧。第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标题的评点、词句的赏析、人物的鉴赏和文章的品读等角度进行读书笔记活动。第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实质上看,这一系统要求关注的是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写作能动性的生成。
2.作文指导系统。作文指导系统是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写作知识的认知指导系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作文教学的本质所在。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规律特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作文指导系统分四个部分: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练好记叙类文体。主题作文系列化教学过程,重点把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基本要求、记叙文立意和结构的常见方法、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写方法、记叙文情节波澜起伏的技法和记叙文综合训练等内容。二、重点进行议论文体训练。作文系列化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作文做到能确立明确中心论点,有理有据,有条理地展开议论,能精心选择和使用论据,论证方法灵活,掌握议论文体结构技巧,能做辩证分析。三、围绕考场作文进行训练。具体分为:1.命题、新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2.考场作文的选材与结构;3.考场作文的拟题、开头、结尾;4.作文的发展进行训练等。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作文经验的习惯、编好提纲再行文的习惯和写作文后记的习惯。
3.作文“评改——提升”系统。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中作文评改与提升系统定位于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构思能力、行文能力及“评改”能力的提升。具体做法:老师评改为主,辅之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评改。学生互评为主,老师精评个例为辅;老师精评个例为主,学生互评,老师面评为辅。根据写作不同文体,结合高考评分标准,提升作文的重点可以按照记叙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的要求进行。在修改中,学生切身体验作文所表现的目的愿望和行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资源不足进而进行提升性的写作,提高写作自我判断力,建立自我评价体系,最终促成写作的自觉,形成自我写作的个性。成果展示方式可以是自编优秀作文,编印作文集,老师评点、升格作文等。
这是一种关注整个写作过程的动态的“评改——提升”策略系統(这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写作理论水平,同时,教师也要“下水”写作,体悟写作规律,把理论和实际结合),摆脱传统“学生写——老师评”的模式,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写作能力的生成。
另外,这三个系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作文训练序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写作教学要点表现为:
1.按表达方式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记叙文——议论文。
2.按写作流程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 修改——成文。
3.按写作的本质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观察——思考——感悟——作文。
4.按写作的素养养成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写作的能动(经验的积累)——认知的升华——自我评价体系的建立——写作的自觉化(写作个性的形成)。
五、研究意义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所以,我们认为《语文素养视野下主题式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与构建》理论意义在于:
(1)“主题式观察与写作”研究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去观察自然、生活和社会现象,力求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观察的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1.培养学生写作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品格。
(2)“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研究实践将构建出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来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回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读写结合的要求,使理想成为现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3)“主题式阅历与写作”研究实践中,笔者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把主题式阅历作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以爱心走进人群,走进社会,创造条件和机会,走进自然,走进人文历史;在不同的人生阅历中,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体验中感恩;强化对自我人生生活经历联想,感受和回忆,在感情中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命体验。
总之,通过“语文素养视野下主题式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与构建”实践与研究,把教材中每个专题写作教学转化为与日常生活、日常阅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着力提升学生写作思维水平,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从教师自身发展出发,通过课题实践研究,探索构建““观察写作·阅读写作·阅历写作”主题式作文教学模式,挖掘语文教育资源,拓宽作文教学空间;完善作文教学体系,实践新课标提出的目标,探索作文教学规律,力求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究新课标理念下作文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师生关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自主、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