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在“玩题”中学习新概念
——以抛物线的定义为例

2018-08-23 06:10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陈经纬邮编510050
中学数学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抛物线例题轨迹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陈经纬 (邮编:510050)

笔者接到学校的任务要为跟岗学习的老师上一节公开课,题目为《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样的课如何才能上得精彩,如何才能引起同行的共鸣,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本节课由于是概念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核心素养里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让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生成的方式必须是恰当的、自然的,能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具备用代数来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通过设计有代表性题目来提问,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

1 科学选择习题

我们知道引入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内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刚刚学完椭圆和双曲线,在学习完相关的内容后,初步具备用方程的思想来研究曲线,所以选题时必须要选择学生熟悉而又没有进行归纳的题目.

课本是通过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点的轨迹为抛物线,通过寻找动点的制约条件给出抛物线的定义.

定义为: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如果在引入之前结合前面课本上的例题来对比理解和分析,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本堂课选取了课本上两个学生熟悉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2 合理设计提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需要根据数学概念形成的特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在习题中精心设计问题,采取逐步“逼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概念.

师:例题6和例题5有什么不同?

生1:例题6和例题5的轨迹一个是椭圆,一个是双曲线.

生2:比值不同,一个小于1,一个大于1

师:两位同学都答得非常好,如果比值刚好是1呢?点M的轨迹是什么?

这时学生“面面相觑”.

老师:大家先不着急,来看一个题目.

例1 点M(x,y)到定点F(0,1)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y=-1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求点M的轨迹.

师:轨迹是什么?

(由于初中学过二次函数,知道轨迹为抛物线)

师反问:所有到定点距离与到定直线(直线不过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都是抛物线吗?

(和学生一起利用几何画板来验证)

点F是定点,l是不经过点F的定直线,H是l上任意一点,过点H作MH⊥l,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m交MH于点M,拖动点H,观察点M的轨迹.

师继续反问:如果定直线过定点呢?大家看看下面这个题目.

例2 在平面内,求到点M(-1,0)的距离与到直线x=-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生:轨迹方程为y=0,是一条直线即x轴.

师:同学们分组总结抛物线的定义.

3 总结与反思

抛物线的定义与椭圆和双曲线都不同,里面牵涉到准线的概念,由于课标对有心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不做要求,所以学生对准线概念比较陌生,为了快速地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设计题目时,把课本的例题6、例题5放到一起,目的是改变新课讲授式传统,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究,把一些看似无关的习题穿珠成链,给学生一个连贯的思考平台,让学生上升到理解数学,欣赏数学的高度.

现在大部分课堂都是轻概念重习题,很多老师舍不得花宝贵的时间在概念教学上,更不要说与学生一起探究概念的生成,学生也进入到“例题—变式—错题—例题—变式—错题”的怪圈中,本质原因还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波利亚主张解题时“回到定义上去”找方法,充分体现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今后,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参与概念的生成教学.

猜你喜欢
抛物线例题轨迹
巧用抛物线定义妙解题
抛物线高考满分突破训练(B卷)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轨迹
轨迹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