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渗透到各个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当中。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高中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关系,最后又针对性的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思考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人们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地理知识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努力在地理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而努力。
一、高中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高中生需要面对繁复的课业,为了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不惜牺牲休息和吃饭的时间一味地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生理反应,如失眠、食欲不振和神经衰弱等。严重者,还会产生厌学心理。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教学模式单一化、题海战术等具有紧密联系,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成为高中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二)人际关系类问题
高中生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健康问题就是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高中生同班级的同学、教师、家长等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和敏感的状态。这同高中生处于成长的叛逆期具有紧密联系,在这一阶段,学生既希望教师和家长能够给予自身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同时还希望与教师和家长形成对立的关系。如果没有对高中生进行有效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适应类问题
高中生还没有接触社会,也没有得到长时间的磨炼,因此自身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坚强、自信的面对失败和挫折。但是同初中和小学生相比,高中生已经对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任务。这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生活,产生身心俱疲、力不从心的感觉,在遇到问题时,甚至会采取逃避的方式,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抗打击能力弱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第一,健康心理有助于推动地理教学。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着学习效果和效率。也就是说,学生的情绪、意志、以及兴趣都将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学生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那么会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提升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在较高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学生会长期进行知识的追求。事实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将会遇到各种障碍,此时如果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那么学生将能够运用自身良好的耐力面对学习障碍,不断探索和努力,有效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并养成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这一角度来看,健康心理有助于推动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这是因为高中地理知识涉及到人类活动、自然现象、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现象等知识,其具有较强的辩证性、动态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
三、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之间的桥梁。高中地理教师在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基础上,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与教师形成有效的配合,确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对地理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实现健康成长。
例如,在《地球上的水》一课教学追踪,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展开教学:首先,地理知识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地下水与地表水,并从整体上把握地球上水资源的构成;其次,引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理念,从思想上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等产生深刻认知。在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知识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具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能力,最终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例如,在《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知识,并逐步渗透旅游资源开发中会给环境以及生态带来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知。接下来教师将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讲解,学生会在感叹我国美好的环境条件基础上,产生浓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乱扔垃圾等不文明旅游现象产生反感,因此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于高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三)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地理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来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实践活动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感性认知会被理性认知所影响,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包含两种途径:
第一,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带领学生亲临大自然,对大自然产生切身体会,对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内涵产生深刻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
例如,在《环境污染与防治》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所在城市的垃圾清理状况,并做调查报告。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观察周边环境,会对垃圾的危害产生深刻的认知,也能够意识到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展开清理校园垃圾的活动,在辛苦的劳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知识中包含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高中地理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充分利用教材,樹立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结合课外实践活动,高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地理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01):57-
61
[2]林培英,朱剑刚.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材——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6(06):62-66
[3]董雅琪.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的分类与功能——以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02):60-64
[4]朱学尧.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0(02):108-110+120
[5]林培英.实践困惑与内容重构:对高中地理新课程“反弹”现象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7(11):53-57
[6]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0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