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篱
老家有句俗语,叫“上车饺子下车面”,也叫“送客的餃子迎客的面”。意思是家里有客人来,第一顿饭一定要吃手擀面,长长的面条代表长长的情谊。客人走之前吃的最后一顿饭,则一定要是饺子,戏称滚蛋饺子。
吾乡多年前还有个习俗,准新媳妇正式到婆家来认门的那天要亲自做手擀面。我8岁那年,姑姑家大表哥相中的姑娘第一次来做客,我爸作为表哥的娘舅提要求:面条要细,卤子一定要鲜。卤子要鲜,容易,白灼蛤蜊的汤倒进菜卤里,鲜味一下就吊起来了。倒是面条要细,是个不小的挑战。准表嫂红着脸应承着。薄薄的面皮擀好了,切出来的面条又细又长,汤卤也调得鲜咸适宜。我爸这个娘舅和我姑这个婆婆都很满意。
我妈做手擀面也很拿手。家里有人生日,早上必然是吃手擀面,叫长寿面,而晚上则肯定有饺子。我上大学时,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对于父母来说,我就有了一种类似客人的身份,每次放假回家的第一顿肯定是手擀面,离家前的那顿必然是饺子。
饺子和打卤面就这样成为我们都深深爱恋、就算离乡千里也难以忘记的家乡味道。
在节日仪式感方面,饺子承担着比手擀面更多的使命,多到但凡是节日,以及重要一点的节气和所有觉得值得庆祝值得铭记的日子,都要吃饺子。
从小耳濡目染在饺子面条世界里的我,除了爱吃,也会做。俗话说,软面饺子硬面汤。这里的汤就是指面条汤。这话的意思是包饺子和的面团,一定要软,这样饺子皮才能柔软有弹性,包出来的饺子不易露馅儿。而做手擀面的面团,一定要很硬,如果面太软,面条会失去弹牙的口感。就是因为这面很硬,擀起来很费力气,也很需要技巧,我一直没有完全学会。老一辈儿多数也不再用手擀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家用面条机。虽然味道大不如手擀的,但因为面粉是自家小麦磨的,麦香味足,比外边买来的面条,味道还是好得多。
相比之下,包饺子我就得心应手得多。自己擀的饺子皮,面皮劲道,边薄底厚,只有这样的饺子皮才堪当薄皮大馅的重任。想吃什么馅儿就做什么馅儿,猪肉白菜,猪肉荠菜,牛肉芹菜,鸡蛋茭瓜,海肠韭菜,虾仁三鲜,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周末的晚上,和好面,调好馅儿,孩子爸擀皮我来包,默契合作。一大盘饺子很快就下锅上桌了。
现在面条和饺子的仪式感已经消失大半了,但是作为日常食物,仍然老少皆宜。将芹菜、白菜、韭菜、青椒、荠菜等蔬菜剁得碎一点,加上肉丁和虾仁,包成小饺子,没有孩子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