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把”字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学界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把”字句的偏误分析研究还比较少,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实例,有针对性地划分出“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在此基础上探寻形成这些偏误的成因,并对“把”字句的教学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把”字句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一.引言
“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把”字句的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點。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对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经常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并对“把”字句的教学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二.“把”字句的偏误类型
2.1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研究“把”字句的偏误类型及偏误成因。本论文中的所有语料均来源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检索方法采取“错句检索”,选定错句类型“把”字句,共检索出585例错句,按照随机选取20页每页抽取5句的方法,选定了100句偏误案例,并对所选例句按照“回避”、“泛化”、“其他偏误”三种偏误类型进行了划分。
数据显示,“回避”类型的偏误例句为34例,错误率占34%;“泛化”类型的偏误例句高达40例,错误率占40%;“其他偏误”类型的偏误例句为26例,错误率占26%。
2.2回避的类型
张宝林(2010)将“把”字句的“回避”界定为:在该用“把”字句、母语者一般会使用“把”字句的情况下而二语者未用“把”字句的中介语现象。
本文将回避类型划分为“残缺”与“误用”两大类。其中残缺类偏误例句28 例,占28%,是主要的偏误类型;误用类偏误例句6例,占6%,其中本该用“把”字而误用其他词类占4%,该用“把”字句而误用其他句式占2%。
2.2.1残缺
2.2.1.1缺“把”或缺“把”及其宾语
指句中本该用“把”却没有用“把”,“把”字句使用不足。这类情况特别多,共有28句,错误率占28%。例如:
*1.父亲对我管教得特别严格,我一做什么事就管,有时狠狠地骂我,打我,仿佛( )当作敌人。
*2.我有自信( )导游的工作做得很好。
2.2.2误用
2.2.2.1本该用“把”字而误用其他词
指该用“把”的时候而误用其他词(包括其他介词或者动词)。该偏误实例有2句,错误率为2%。例如:*1.直到我在大学上了汉语课,我才认真地学习,(使)我以前只会写不会说的汉语全都搞明白了。
2.2.2.2该用“把”字句而误用其他句式
该偏误例句有4句,占4%。例如:*1.我父亲气得不得了,打我真厉害。我母亲边让我对父亲道歉边不让父亲打我。
2.3 泛化的类型
指在不该用“把”字句、母语者一般不会使用“把”字句的情况下而二语者使用了“把”字句的中介语现象。
本文将泛化类型划分为“多余”与“误用”两大类。其中多余类偏误例句16 例,占16%,误用类偏误例句24例,占24%,是主要的偏误类型。误用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把”(偏误率14%)和该用其他句式而误用“把”字句(偏误率10%)两类。
2.3.1多余
指不该用“把”却用了“把”的现象,“把”字句使用过度。该类偏误例句有16句,占16%。例如:
*1.我叫×××,今年把大学毕业了。
*2.当把高三教师的爸爸更了解那激烈的竞争。
2.3.2误用
2.3.2.1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把”
指本该用其他词(包括介词、动词等)却误用了“把”。这类偏误实例有14句,占14%,括号内为正确用法。例如:
*1.我从小时到现在受到他的影响也不少,而且把我这样成长起来的。(让)
*2.人的大脑死了,但是,用人工吸气器可以把人体活下去。(使)
2.3.2.2该用其他句式而误用“把”字句
“把”字句虽然运用广泛,但是在语义结构上有诸多限制,这类偏误指的是该用其他句式时误用了“把”字句,该类偏误实例有10例,占10%。例如:
*1.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因崇拜母亲而把姓用她的鲁姓。
*2.我们要理解他们的把死选择的原因。
2.4其他偏误类型
其他偏误类型包括“缺补语”、“缺谓语动词”和“否定词错置”三类。其中“缺补语”的偏误现在最为严重,偏误例句高达18例,占18%,缺谓语动词的偏误例句4例,占4%,否定词错置的偏误例句4例,占4%。
2.4.1缺补语
指使用“把”字句时遗漏了补语,括号里为遗漏的补语。例如:
*1.一个最亲的最爱的人在他身旁十分痛苦地喊叫或要求把他杀(死)。
*2.我先把我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再说明我自己的想法。
2.4.2 缺谓语动词
这类偏误类型出现次数少,括号里为正确的遗漏的谓语动词。例如:
*1.后来一个人搞了一个小小的摊位,把这个企业慢慢(搞)大,现在开了一个很大的商场了。
2.4.3 否定词错置
该偏误类型是指“把”字句里否定词错放在动词之前, 而没有放在“把”之前。例如:*1.他把苹果没吃掉。*2.他把钱不借给我。
三.“把”字句的偏误成因
3.1回避产生的原因
3.1.1母语的干扰
留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如果影响是负面的,就会形成干扰。例如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放书包在桌子上(put the schoolbag on the desk),这是因为留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按照语序凭空构造出了“放书包在桌子上”这种句子,而忽略了汉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回避了“把”字句的用法。另外,“把”字句作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又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式,留学生无法在母语中找到可借鉴之处,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从而选择了回避某些与母语不同的语言形式。
3.1.2学生自身的原因
例如“把字典递给我”这句话,留学生害怕出错就说成“给我一本字典”,两句话实则在语义上有细微的差异:当说话人用“把”字句时,“把”后面的宾语所指的事物大多是已知的;而第二句话中,“给”的宾语并不一定是确定的事物,“字典”有可能是任何一部字典。留学生没有察觉两者的区别。长此以往,不仅“回避”现象愈演愈烈,留学生也没有真正学好汉语。
3.2泛化产生的原因
3.2.1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把”字句是汉语中最常见的句型之一,“把”字句数量多,语义表达范围广。课堂上,对外汉语教师也会根据“把”字句的重要性着重介绍和讲解该句型。但是“把”字句语义结构复杂,留学生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把”字句的正确用法,因此留学生有时会套用自己头脑中的某个目的语规则过度使用“把”字句,把那些不能用“把”字句的句子说成“把”字句。
四.教学对策
4.1注重“把”字句的语用学习
留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应该使用“把”字句,用与不用在表达上究竟有什么区别。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把”字句的语用学习,让留学生辨别使用“把”字句和不用“把”字句在语义上的差异,同时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把”字句,什么情况必须使用“把”字句。
4.2注重“把”与其他介词的对比学习
在“把”字句的泛化偏误中,“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把”这一类型的偏误率达到14%(泛化类偏误率总计40%);而在“把”字句的回避偏误中,“该用‘把而误用其他词”这一类型的偏误率为2%,由此可见,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混淆“把”与其他介词(被、让、用等),将汉语“把”字句的规则进行不适当的类推,在该用其他介词的情况下误用介词“把”,出现泛化的偏误现象
4.3注重“把”字句的教学阶段设定
根据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教师应设置“把”字句的不同教学阶段。靳洪刚(1993)提出的“把”字句的五种表层语序结构中,“主语—把—宾语—动词”是最基础的“把”字句结构,句法及结构简单的“把”字句比较适用于零起点的留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深入“把”字句的教学;而“主语+把+地点名词+动词+直接宾语”这类较复杂的语序结构,可用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的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程相文.“把”字句的课堂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2,(4).
[2]靳洪刚.从汉语的“把”字句看语言分类规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J].语言研究.1993,11.
[3]张宝林.回避与泛化——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习得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10,4.
(作者介绍:王舒曼,四川传媒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