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婚丧文化的比较与翻译

2018-08-13 17:39崔雁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直译意译

内容摘要:在英汉文化的比较与翻译中,民俗文化的比较与翻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婚丧文化亦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对英汉婚丧文化进行比较与翻译研究。

关键词:婚丧 直译 意译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对这些民俗文化的比较与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婚丧文化也是英汉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婚丧文化的比较

(一)婚姻文化的比较

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婚姻和家庭有着不同的观念。在中国,人们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在选择婚姻时都比较谨慎,一旦决定就不会随意改变。长久以来,中国人都把婚姻与道德联系起来,认为婚姻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道德问题,夫妻双方中如果一方出現了喜新厌旧或第三者插足,这些行为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与之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的范畴,婚姻是个人的私事,不允许外人进行干涉。如果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终止这段婚姻,并做出新的选择。在西方人的观念里,他们不能接受两个不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并认为强迫两个人在一起是非常残忍的行为。西方的这种婚姻观与西方文化中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二)丧葬文化的比较

中西丧葬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国,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丧葬之礼的活动方式主要多种多样。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当父母病重时,子女应该寸步不离地守候在父母身旁。如果家里有因求学、工作等身处外地的子女,当父母病重的时候应立刻回家,陪伴父母度过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这就是所谓的“送终”。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一习俗,他(她)不仅会受到亲戚的责问,还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西方的丧葬礼俗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俗。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按照死者的遗言确定是进行土葬还是火葬。葬礼仪式大多选择在教堂举行。在基督教一统西方社会之前,欧洲人民信仰的是宙斯,属于自然神信仰。因此,人们对死亡崇尚的是回归自然,也会选择一些回归自然的葬法,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基督教兴起之后,则与欧洲的死亡文化联系在一起了。基督教认为,人一经死亡,身体虽已腐朽,但是灵魂则到天堂中去了,死亡是灵魂摆脱了躯体而皈依上帝。可见,人的生与死是个人和上帝之间的事,因此,基督教反对厚葬,提倡薄葬,轻视肉体,重视灵魂的得救。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二.婚丧文化的翻译

(一)婚姻文化翻译

婚姻文化的翻译主要涉及对婚姻文化中的常用话语或者习俗的翻译,下面就对汉英婚姻文化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1.直译法

汉英婚姻文化中,存在很多形象与语义一致的文化词。对婚姻文化进行翻译时,如果汉英的婚姻文化词与英语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这时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保留原文中的形象。例如:

新娘 bride

新郎 bridegroom

priest 牧师

wedding march 婚礼进行曲

2.直译加解释法

有时,汉英婚姻文化中的文化词虽然字面意义相同,但是却有着不同的隐含意义,仅仅采用直译的方法并不能将其形象地译出,这时往往需要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进行深入的说明。例如:

五更鼓出来拜堂,听见说有婆婆就惹了一肚气。出来使性掼气磕了几个头,也没有茶,也没有鞋。拜毕就往房里去了。丫头一会出来要雨水煨茶与太太磕;一会出来叫那炭烧着了进去与太太添着烧速香;一会出来到厨下叫厨子蒸点心、做汤,拿进房来与太太吃。(吴敬梓《儒林外史》)

翻译上述例句中的“也没有茶,也没有鞋”时,译者在译文中将其直译为without offering tea or shoes,然而这对英语读者来说,会难以理解,不能充分地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为了避免这一阅读困扰,译者进行了深入层次的说明,也就是对其进行了解释。这样,译文就完整地再现了原文的信息,也便于英语读者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传达了原文中的婚姻文化信息,从而逐步地实现跨文化之间的交融。

3.意译法

当汉英婚姻文化的语义表达不同时,如果仅仅采用直译法,译文读起来会很生涩和抽象,当原文中的形象与目的语的形象不一致的时候,译者往往会舍弃形象,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例如:

回来又听见凤姐与王夫人道:“虽然有服,外头不用鼓乐,咱们南边规矩要拜堂的,冷清清使不得。我传了家内学过音乐管过戏子的那些女人来吹打,热闹些。”王夫人点头说:“使得。”(曹雪芹《红楼梦》)

原文中的“拜堂”对汉语读者来说非常熟悉,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的重要环节,然而这一文化对英语读者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果对其进行直译,则会令英语读者感到困惑,这时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将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译出,即bow to each other,形象、鲜明地令英语读者理解并接受。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了解中西婚姻文化差异,有利于在翻译的过程中按照中西不同的婚姻习俗译出符合译语读者的译文,有效地传递出于婚姻文化相关的信息,这也有利于加强中西文化的交往与沟通。

(二)丧葬文化翻译

丧葬文化的翻译主要是对中西不同的丧葬习俗用语进行的翻译。下面主要对汉英丧葬文化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1.直译法

翻译丧葬文化词的时候,当汉英丧葬文化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完全对应和相近时,通常采用直译法将其直接翻译出来。例如:

葬礼 funeral

Holy Water 圣水

Latin Cross 十字架

2.意译法

意译,相对于直译而言,指的是译者在遵循原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地加工和消化,将原文真正的内涵通过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翻译丧葬文化词的时候,常常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译者能够在忠实原文丧葬文化词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选用恰当的句式词汇来传递原文的内涵与精髓,进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真实目的。例如:

冥币 false paper money burned as an offering to the dead

寿衣 shroud (the dead cloth)

3.意译加解释法

在对丧葬文化进行翻译时,有些词尽管采用了意译的方法,但是译文还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理解困扰,此时就需要对译文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也就是所谓的意译加解释的方法。例如:

张敬斋屈指一算:“铭旌是用周学台的衔。墓志托魏朋友将就做一篇,却是用谁的名?其余殡仪、桌席、执事、吹打,以及杂用,饭食、破土、谢风水之类,须三百多银子。”(吴敬梓《儒林外史》)

the funeral banner: It was the custom to ask an eminent citizen to inscribe the long banner used during a funeral with the dead persons titles and achievements.

geomancer: In the choice of a burial ground, great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lie of the land, the position of hills and water in the vicinity, and so forth; for these factors were believed to affect the fate of the descendants. (楊宪益、戴乃迭 译)

上述例句中,翻译“铭旌”“谢风水”时,虽然使用了意译的方法分别将其译为the funeral banner和geomancer,但是会令英语读者感到困惑,无法理解译文所表述的真实内容,之后,译者采用加解释法的方法,分别对其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这样便于英语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从而更好地了解汉语丧葬文化,最终实现跨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上述分析可发现,对英汉丧葬文化进行翻译时,需要了解英汉丧葬文化的差异,这样有利于译者按照目的语的丧葬文化进行翻译。反之,则会不利于翻译的进行,也会因不恰当的译文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最终对有效地跨文化交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白雅.英汉翻译中的修辞学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2] 黄勇.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杨丰宁.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青,张敏. 英汉文化与翻译探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5] 张焱.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难译现象处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介绍:崔雁,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

猜你喜欢
直译意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汉英动物词“龙”与“凤”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习语英译探析
文化传真视角下中医隐喻的“直译”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