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分别简析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层面出发,试探讨如何在高级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同时,开展对学生批判性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高级英语》 跨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027-02
21世纪是国际化知识经济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委内瑞拉等,都把发展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2000年,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等思维能力;《大纲》还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其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在处理文化差异时的灵活性,以适应将来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之需。《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综合语言技能课程,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内容广泛的名家作品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并同时培养其对名篇的分析与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巩固和提高其英语语言技能。由此可见,高英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都十分重要。
一、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Walson-Glaser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并阐述了批判性思维,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一个成功的批判性思维者必须具备三个层面:质疑的态度、阐明引起深思问题的知识以及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认知能力。胡文仲则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包括认知、感情(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在认知层面上,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一般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特定的文化知识以及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人文习俗等知识;而感情层面则包括交际者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对于本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及他国文化的尊重等;从行为层面上看,跨文化交际者必须具备各种能力,如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变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异文化环境中做事的能力等。虽然双方所阐述的是不同的能力,但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认知、态度和行为能力这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教师如果能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可以同时兼顾跨文化教学和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
二、批判性思维对高英跨文化教学的启示
高英的跨文化教学,在注重学习者的各项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发展的同时,也突出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跨文化教学中也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Harris和Hedge认为,应该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意识,即评价所阅读内容的相关性和适宜性(evaluating relevancy and adequacy of what is read),而批判性阅读能力是需要逐渐学习和培养的,影响思维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因素: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课外经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可以发展其批判性思维。通过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课前课后为学习者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为学习者开辟一个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广泛空间。下面笔者结合在高英跨文化教学中的体会,尝试性地探索如何开展对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
比如现代大学英语5(第二版)的Unit 2,该篇摘自于美国华裔女作家谭艾美的畅销书《喜福会》,讲述精美和母亲的故事;该篇的篇名“Two Kinds”源于文章高潮部分母亲的“两种女儿”说,即孝顺的女儿和忤逆的女儿。在学习这部分之前,教师布置课前学习任务:1.角色扮演(可以适当改编以突出人物性格);2.思考题:母女激烈冲突的原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够主动地思考并分析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并根据个人评价选取了不同材料在课堂上分享其综合思考的结果。在此学习任务基础之上,教师进一步提出课堂讨论题,“篇中的母女冲突在中国是否常见,在西方是否常见?”对于本题目,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选取材料、分析该问题,也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比如:中国的不同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取决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其教育观念;中国有虎妈当然也有猫爸,这源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在该课堂学习之后,教师推荐学生观赏电视剧《虎妈猫爸》及电影《喜福会》,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中西文化及教育的差异。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运用了任务型、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运用并提炼了分析、评价、综合的能力,并在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深度探究了母女冲突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结语
从高级英语的跨文化视角出发,启发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使学习者明了分析思考的主观性,发展了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并能注意到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和复杂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以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强化学生的分析、评价等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提升在处理文化差异时的灵活性。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以及如何思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真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中灵活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跨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Harris T.L.&R.E.Hodges.A; Dictionary of Reading and Related Terms[M].Newark:N.I.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1.
[2]Watson,G.&E.M.Glaser.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M].Manual San Antonio: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198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外语届[J],2013(6):4-5.
[4]高等學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梅仁毅(编).现代大学英语5(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唐玉娟(1981—)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