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高度对不同桩核修复的前磨牙抗折性的影响

2018-08-11 01:50:04宋生璋胡敏毅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年4期
关键词:牙槽骨抗折牙体

宋生璋 胡敏毅

严重牙体缺损患者,剩余牙体难以为牙冠修复提供足够足够固位和抗力,此时需行桩核修复以确保固位效果、恢复咬合及美观度[1]。然而,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常伴牙槽骨高度降低,足够的牙周组织支持方为确保桩核修复长期效果的关键所在[2]。对于牙槽骨高度不足者,如何选择桩核修复方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实验研究观察牙槽骨高度对不同桩核修复的前磨牙抗折性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取135颗因正畸减数拔除的完整上颌单根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银汞合金组、树脂改性玻璃离子组、双固化复合树脂组各45颗。所选前磨牙均取自16~20岁受试者,牙体未见缺损,表面未见龋坏,无填充物及修复体,牙根发育完全,解剖外形数值符合实验要求;排除既往有根管治疗史者,以及牙根存在隐裂、折裂者。

1.2 牙槽骨高度调整

将制备处理后牙体固定于自凝树脂模拟的牙槽骨夹具中[3],牙槽骨处理方案:A组模拟牙槽骨位于牙冠边缘下方约6 mm;B组位于牙冠边缘下方约4mm;C组位于牙冠边缘下方约2mm。

1.3 桩核修复

分别选择银汞合金、树脂改性的玻璃离子、双固化复合树脂[4],以事先预成的铸造金属冠(轴壁高度6 mm,聚合度6°)行桩核逆行制作以控制系统误差[5]。将桩核制作完毕后的样本完成金属全冠制作及粘固后,按1.2方法模拟牙周膜、牙槽骨包埋,分组行力学性能测试。

1.4 抗折性检测

使用CMT5101电子万能力学测试机,于颊尖颊斜面处与牙长轴呈30°对各组试件给予静态面加载,加载头速度为1 mm/min,持续加载直至试件断裂。记录各试件破坏时最大加载力值及折裂模式[6]。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 18.0软件包,折裂模式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抗折强度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折强度

相同桩核材料各组抗折强度比较:银汞合金A组、B组抗折强度低于C组(P<0.05);树脂改性玻璃离子A组抗折强度低于B组、C组;双固化复合树脂A组抗折强度低于B组、C组(P<0.05)。

不同桩核材料各组抗折强度比较:银汞合金A组、B组、C组抗折强度均高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组A组、B组、C组(P<0.05);银汞合金组A组、B组、C组抗折强度与双固化复合树脂组A组、B组、C组抗折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试件抗折强度比较(N,x±s)

2.2 折裂模式

3组试件折裂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试件折裂模式比较(n/%)

3 讨论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缺损严重的牙齿和残根得到保留,但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供养的丧失以及胶原的断裂均使其韧性不足,易在咀嚼过程中因受力折断,造成牙体使用寿命缩短[7]。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一般采取桩核修复方式,以增强牙齿抗折性、固位性,除此之外,理想的桩核系统还应满足剩余牙体的组织生物力学要求,以期尽可能降低剩余牙体组织破坏风险,达到生物安全性良好、强度合适、固位可靠、美观等目的[8-9]。

目前桩核材料包括银汞、玻璃陶瓷、碳纤维等新兴材料[10]。此次研究选取了常用的3种。在不同桩核修复材料抗折性的对比中,可以发现,银汞合金与双固化复合树脂的抗折强度接近,且均优于树脂改性的玻璃离子,这主要得益于银汞合金、双固化复合树脂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上述优势使牙体受力沿桩和根管长轴均匀分布,故根折发生风险可得到有效控制[11-12]。既往有学者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就不同高度牙槽骨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牙槽骨高度下降会造成桩核修复体内应力分布上升[13]。在实际临床实践中,需接受桩核修复的患者往往合并牙体周围组织损伤及牙槽骨高度下降,因此,了解不同牙槽骨高度对桩核修复后前磨牙抗折性的影响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牙槽骨高度正常时,3种桩核修复材料的抗折强度均最高,随着牙槽骨吸收的增加,其抗折强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树脂改性的玻璃离子材料在牙槽骨降低6mm后,其抗折强度仅余300 N左右,而日常咀嚼食物时所需牙合力约为10~23 kg,虽然牙体抗折强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日常生活要求,但其修复失败风险仍不容忽视。上述结果一方面说明牙槽骨高度下降对前磨牙抗折性的影响较桩核修复材料更为显著,另一方面也说明牙槽骨丢失所致牙根内应力分布、牙齿承重能力变化可对桩核冠修复的长期效果带来明显影响[14-15]。因此,对于上颌前磨牙牙槽骨吸收不超过25%时,可考虑选用低弹性模量的桩核材料[16];若牙槽骨吸收在25%~50%范围内,在桩核修复的基础上注重修复体咬合设计、尽可能减小或去除侧向力,对于降低根折发生风险有一定作用[17];对于牙槽骨吸收超过50%者,应考虑牙齿拔除后种植治疗。

综上所述,牙槽骨高度的下降伴随着桩核修复后前磨牙抗折性的下降,应根据牙槽骨高度选择合适的桩核修复材料及技术,尽可能确保前磨牙抗折性。

猜你喜欢
牙槽骨抗折牙体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熟料中矿物含量与抗折强度相关性分析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08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