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2018-08-08 10:21袁娟玲
读天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事业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应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实施,以期提高教学成效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由于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而学生已有一定程度的生活认知能力,所以,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二者相联系,使数学教育回归于生活的本真,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一、 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数学教师如若能够将生活情境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发挥诸多优势。首先,基于生活情境的教学,学生能够将数学学习和生活相联系,既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之情,又能使学生明确生活处处有数学的道理,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学科。其次,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再次,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后,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及培养其实践探究能力、激发求知欲望。由此可见,利用生活情境,具有重要性

二、 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问:“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我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如果要测量的是大圆形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呢?”“用绳子绕圆一周,量出绳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教师演示:把系着小球的另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半径不等),用力甩动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时运动的轨迹形成的圆。问:“你能用绳测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观察实验:两个球同时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学生欣喜地发现:圆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圆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教师的提问层层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三、 构建开放性的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究、验证,不断积累,拓展新的教学知识,形成生活经验。例如,在《商的近似数》这节课中,先通过与学生谈话引出“一筒羽毛球”,让学生猜猜里面有几个羽毛球,从而引出一个生活中常用语“一打”,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对某些数据的特定称呼,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品味数学浓厚的生活气息。接着,老师告诉学生“一筒羽毛球”的价格,让学生去计算其中一个羽毛球的价钱。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问题。所以,学生也很有信心完成这个问题,可是就在这个简单的问题背后蕴藏着一个很大的“阴谋”,学生很快就遇到了困难,掉进了老师的“陷阱”。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计算时根本除不完,出现循环的现象。于是,老师马上质疑:是不是就没办法给一个羽毛球定价呢?通过这个质疑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四舍五入”法,于是学生自觉地把“除不尽的小数除法”和“四舍五入”法联系在一起,并完成了知识之间的对接,重新进行构建,这样的设计颇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很快就解决了本节课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四、 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只关注知识的传授、理论的传达,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结果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和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开始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补充、提问。学生在交流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認识到了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学生既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又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方法,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攀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作者简介:

袁娟玲,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虎山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