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引导初一新生学好文言文

2018-08-08 10:21刘存吉
读天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生文言文兴趣

摘要: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第一难题就是遇上文言文,面对文言文时学生多表现出恐惧感,但初一是学生中学阶段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有效引导初一新生学好文言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有效性;新生;文言文;兴趣;方式

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一遇到文言文一切都变了,课堂气氛沉闷,对于学习过程中不断强调地重点字词,总是不能很好地分辨、记清楚,对于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不能完全理解,背诵速度较慢。进一步地调查中,更加让我惊奇地发现初一学生中有90%的人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其原因多集中于文章读起来诘屈聱牙;文言词汇难懂;文章含义不好理解;知识点太多等方面。于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尝试着改变教授方式,研究如何有效地引导初一新生学好文言文,努力让学生们从初一开始就不排斥文言文,并能最终能爱上文言文。

一、 提升学习兴趣

文言文经历几千年的淘洗,积淀了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不能让学生觉得那是过去的事,与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关系,要让初一新生们体会到我国文言文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精髓。

(一) 重视导入

俗话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在文言教学中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在不断地尝试用新颖的导入足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世说新语〉两则》时,我用提问的方式先让学生回想有关古代机智少年的故事,很快得到了学生们的回应,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小结了他们的内容后,我提出向他们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于是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故事中。再如学习《河中石兽》时,生涩的文字,难懂的物理原理,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于是我找到了另一个切入点,提问学生“一个很重的物体掉入河中,数十年后,我们在河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学生马上进入状态思考这一问题,并给出各种答案,很顺利地就导入课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 学会赏美

初一的课本中有许多沉淀着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文章,其中有着古人总结的学习方式、方法,有着传奇的民间故事,有着神奇的技艺,有着瑰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有着令人钦佩的宽广胸襟,这些才是文言文学习真正的“精髓”。所以在学习时不能把文言文教学孤立起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要让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作文教学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把握美点,从而让学生感受美。

首先是欣赏人物的美。在课本选取的不少文言文中,都展示了作者的傲气风骨和人性美德,这些应当被我们一直传承下去的,所以,在文言文的讲授中,要将古仁人的警句与现代人生的智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性美。比如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在引导学生看到了陈太丘之子元方的聪颖机智同时,要注重引发学生思考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这种行为恰恰体现出了父子之间感情的深厚。

其次是理解文化的美。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古国,我们看到的每一篇文言文都蕴涵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比如《咏雪》中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虽有嘉肴》通过比喻论证,层层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木兰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慕功名利禄的巾帼英雄形象。所以在文本的讲授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古文化的欣赏与理解。

二、 加强诵读训练

诵读是学生形成文言文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诵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老师范读引导很重要,如果教师能够准确而富有感染力地做好范读,那么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着文章的腔调、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也能初步地领会原文意思,从而也激发了自己的诵读欲望。在诵读的过程中指导也要准确。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读准语调,读出情感;有需要的情况下分角色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解读。比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孙权劝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分角色诵读的方式,带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文章的感悟。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只有通过吟诵,才能把理解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语感。

诵读能有效地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同时也诵读具有独特的道德修养、思想情操的浸润功能。如果说阅读古诗文是我们超越时空和古圣贤心灵对话的话,那么诵读古诗文就是我们“替”古圣贤抒发思想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过程。古人称作诗为“吟诗”,因为只有放声“吟诵”,才能体现诗歌的节奏、音律、神韵来,学生在放声诵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在体味古人苦心孤诣创造的声乐美。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学感受。因此,加强诵读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三、 改进教授模式

为了应付中考,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单纯的教学生如何去翻译课文,这种灌输式的方法,往往增强了学生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反感、恐惧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尝试新的方式,寻找并改进旧的教授模式。

首先通过引导,教会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并使其能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熟练运用。教学生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留,就是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在实际应用中,随时点评总结,让学生不再单纯地去死记硬背,从最初的丢三落四到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注释的帮助下准确翻译文章,学生渐渐感到翻译句子也不会望而生畏,再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从《〈世说新语〉两则》开始,我就帮助学生一起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文言现象和“之、于、其、以、而、则、为、乎”八个虚词的用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总结文言现象了,一年下来,八个虚词的几种常用方法,学生们也已基本掌握。每篇文言文讲完后,我都要上一节总结课,让学生小组总结以上内容,然后到黑板板书,每次学生们都是争先恐后,看着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高,我感觉很安慰。

四、 重视课外积累

在方言文教学工作中要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的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而且易于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从初一开始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文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词汇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掌握的实词、虚词进行整理。对每篇课文的词语积累不能只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以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与横向積累相结合。推荐篇幅及内容合适的文言或者半文言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文言文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经常从课外搜集和整理了一部分短小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既短小,又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文后,配合相应的习题,达到阅读与训练的有效结合,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总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感,尤其是刚刚接接触文言文教学的初一新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归纳和总结中细细品味过后,带给人的却是浓厚醇香,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诵读训练,改进教授模式,重视课外积累,就能有效引导初一新生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1]周小蓬.有效教学的法则与证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何玉春.交流——提高有效教学的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8(04).

[3]林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

[4]朱浩亮,冀桐.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6(36).

[5]智德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0(35).

作者简介:

刘存吉,陕西省汉中市,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教研室。

猜你喜欢
新生文言文兴趣
文言文阅读专练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新生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