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教学主体,从而达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从新课改的倡导到体育教学的现状,教学模式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下优化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及提高。体育游戏的教学主要唤起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与活动的天性,使课堂教学中动作要领得到高效的练习并积极地参与当中,从学习的体验中获取体育知识强化体质锻炼,唤醒学生对体育兴趣与个性化体育爱好。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安全预防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在7至12岁的年龄阶段,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游戏化的教学使其在体育课堂上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及强大的互动性。游戏化的教学在体育课堂的穿插引线的辅导教学内容的开展,合理地运用游戏化的体育教学,体育将成为学生们最爱、最想学的一门科目。游戏化的教学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年龄段特征,从学生认知到情感体验的特性着手,致力于体育教学变成儿童精神的寄托、表达及能力发展的科目。它有歌、有舞、有动、有静,富有竞赛性、生活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最易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体育游戏的特点和原则为体育教学目标而服务,从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爱好的养成。
一、 体育教学的兴趣引子
体育教学的动机形成,是教师考虑小学阶段学生需求及感知点为基础条件设计出教学课程,使得在兴趣的前提下达到高效的体育教学。游戏化的特点穿针引线的应用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从而更加高效地掌握体育动作及技术要领,在这种学习的状态下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这种富有情感的体验、有趣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课堂内容的推进,长期保持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能够唤起学生的个性化体育的兴趣发展,从表层的兴趣引子循序漸进到内化学生本身的体育兴趣爱好,达到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加快德智体全面进展及培育。
二、 体育游戏化实施方法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课堂的传授也要考虑到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具备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样多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思维处于高度活跃,既要处理好自己和同伴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又要考虑游戏规则与教学内容的高度匹配,即要重视学生之间的配合及合作精神的养成。体育游戏的特征特点并不是简单地走走、跑跑、跳跳,而是需要情节性的加入结合实际的教学动作,不单纯依靠体力活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而是要体力与思维的共同协作下完成教师教授的体育活动。小学阶段的儿童因年龄的特征,正在经历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器官不完善,教师同时要重视动作量的松弛有度,不能过度地增加小学生阶段身体负载的情况,游戏化教学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参与性及吸引力。在低年级阶段为了适应幼龄段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体育内容开始,搭配低年级易完成的游戏。学生对体育课程在处于启蒙探索的过程,身体灵活度低,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游戏加入教学中,更好地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如在“画篮球场地”的游戏中,教师准备几块小黑板,让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占成纵行,然后在每组的前面立一块小黑板,从纵行第一个学生开始,进行接力式画篮球场地比赛,最后,根据每一组画出篮球场地的时间和正确度,让教师评出胜负。这个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加深学生认识和熟悉篮球场。年纪稍大的学生,教师着重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如“绑腿跑步”游戏就是一个值得教师采用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育形成学生的集体精神,游戏很简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站成一排,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腿绑起来,进行比赛,哪组的速度最快,就是哪组胜利。让游戏化触动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热爱体育,增强大家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更好地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化体育兴趣,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游戏化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培养
检查学生不允许携带锋利的硬物及金属物品,做好上课的检查,教导这些物品在体育课堂的危害隐患,促进学生间的相互监督,最大地保证学生课堂上的身体安全,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及发展。在游戏化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安全意识的预防,同时,树立学生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如同学间的游戏嬉闹,相互碰撞一系列的举动,学生本身玩耍的力度的大小,加上低年级的学生身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及磕碰等安全隐患,为此老师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做出批评教育,也让同学认识到这些都是有危险的行为举动,促使学生具备高度安全意识的形成,杜绝发生安全隐患发生。在竞争赛、互动性的游戏教学中,避免不了身体的接触,务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正确的动作要领及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体育具备对学生天然的吸引力及趣味性,只要教师以人为本,在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基础下,合理地运用游戏化教学让体育科目变成大家最热爱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孙旭东.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2014.
作者简介:
杨秀娟,贵州省仁怀市,火石镇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