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物科学具有基础性、重要性、广泛性和特殊性,是一门重要实践性学科,它对学生自然科学意识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生物知识概念具有抽象性,很多的理论知识需实验论证。传统生物教学方式已难以实现预期教育成效。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应基于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结合当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条件加强教学改革创新,采用新型教育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物;高效课堂
生物教学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根据中国信息网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课堂教学实效性与有效性令人担忧,很多时候难以获得预期教育成效。目前大部分初中看重学生考试成绩,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课堂上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对实际教学效益与学生学习状态关注较少,导致教学过程无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造成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差。而学生则通常依靠死记硬背学习,很少提出自己的疑问,缺乏生物学习动力和兴趣,知识理解并不透彻。但生物知识具有一定严谨性,知识点通常承上启下,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上的误差将影响学生后续学习。部分学生因此逐渐难以跟随课堂节奏,渐渐丧失学习信心,无法适应生物学习要求。
教师是现代教学方式的探索者,而拥有丰富生物学知识的人却不一定是好教师,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要求我们掌握生物学的规律和技艺,才能使教师教起来轻松自如,学生学起来主动积极,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老而功半”。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通过不断地学习生物教学理论以及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为了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我逐渐形成了以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 课前小测
针对的是上一节课的要点进行巩固和提升,内容精简,然后白板呈现答案让学生小组内互评。这样做既对上节课的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评价又让部分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提供了动力,对于后进生又提供了一次复习巩固的机会。当然小测互评后的结果课后上交,教师了解情况后可以在下节课上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例如针对《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的知识点,我设置的小测内容是:(1)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什么?(2)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是什么?(3)以下的方框表示一个心脏的模式图,请在框内标出心脏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血液的流动方向。(4)心脏中的血液可以逆行吗?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吗?
这份小测作为上节课的知识反馈,能够很好地起到检测作用,同时在时间的安排上只需占用2-3分钟,体现了课堂的效率,既有基础知识,又有附加题的选做,给了学生知识的提升与扩展。
二、 课堂学习
在此过程中新课导入非常重要,一节好的新课引入可以很好地点燃学生一节课的热情,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课前导入的设计,例如七年级下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我用一段视频介绍西瓜子旅行记,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西瓜子旅行过程经过了哪里,看到什么,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学生对于这些认知既熟悉又陌生,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但又苦于无法表达,在这种状态下引领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现在所有学生被带到课堂教学的门口了,如何在这节课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三维目标呢?为了实现高效,我习惯设置导学案,在设置过程中,我总是把自己想象成学生,忘却自己已有的知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去认知,去一步步设置问题串,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去直观认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去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去达成既定的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是非常方便有效的,符合初中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控制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一个好办法。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根据它刺激思维的过程和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注意收集一些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生物模型,或是平时留心方便实效的flash、图片等,这些直观教学手段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节课中,血液循环的过程就非常抽象,这时候我借助课本的插图,再配上多媒体的血液循环的flash,就让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难点得到突破,学生印象也深刻,同时课后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一个血液循环的模型,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用直观教学手段实现一举多得。在《种子的结构》一节中,学生对于种子的结构名称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生活中有近距离接触,说陌生是对其结构不甚了解,这时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学生在动手观察的过程中既认识了种子的结构,也通过参与活动培养了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像这样的例子很多,生物作为一门生命的学科与实验的科目,可让学生亲自参与,直观认识知识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在于我们教师如何更好地去创造和利用这个机会来提升课堂的效率。
三、 課后反馈
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这一环节,既是对本节课总结,也是本节课的提升,也能看出一节课的成效,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学生总结和学生补充的环节,也安排了课堂检测。在学生总结、补充的过程中,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又有助于学生口头的表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容驾驭课堂教学环节,通过课堂的双重检测,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能对学生的课堂及课后的效果及时检测反馈,建立了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学习的劲头,同时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从主观和客观双向入手来达成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德庆.利用学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J].中学生生物学,2011,27(4):17-18.
[2]王中伟.走向高效课堂[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冯健,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部县保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