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创新策略

2018-08-06 12:38杨利敏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杨利敏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指出: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但应试筛选的大背景下,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语文课堂上再也听不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了,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深刻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发挥其功用,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深思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素养低下

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上很难听到学生的读书声了。为了能在中招考试中拿较高的语文考分,教师过分追求知识的讲解和应试技巧的分析,阅读教学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很多教师漠视阅读,认为阅读费时费力,会降低语文教学效率,课堂上常会用分析、练习代替朗读,一节课下来,用于学生朗读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升学高压的大环境下,课外阅读时间的现状也一塌糊涂,初中三年能够读完四大名著原著的学生少之又少,中考必读篇目也读读内容概要了事。

(二)阅读教学观念落后

不论是课本中的文本事例还是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试题,其出题主旨上都是希望读者能通过细心的揣摩和品味,达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产生共鸣。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和作品心灵交流的过程,读者与作者以作品为纽带,产生灵魂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聆听作者对人事的感悟和告诫,感悟文章的真义,使灵魂得到洗礼。然而,语文教学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的主动权却被教师牢牢把握,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这种将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旁观者的位置上,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

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是受客观教学条件限制产生的。阅读理解是一种文学形式见之于客观实际生活上的载体,作者所作的文章都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事实来源,也只有社会阅历丰富,经历多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固定在教室里听课,以阅读教材为教学框架,学生远离社会实际活动,缺乏对生活的理解、积累和感悟。因此,将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局限于课堂,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保证朗读时间以提高阅读教学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朗读,保证学生课内朗读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朗读,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要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时问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就会随之而高。

(二)明确阅读目标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阅读不是漫无目地的读,阅读前要提出具體的目标或要求。对不同的阅读文本,教师应设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从而提高朗读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阅读的美文,教师应设定明确的目标,如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亲切的语调阅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感受童心的调皮母爱的温馨;教学《荷叶?母亲》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出诗中的韵味,感受淡淡的忧郁中透出的浓浓的母爱。因此学生初读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而美读则要求学生不但注重字音、语调,还要学生读出情感,把握好朗读速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把握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如教学《黄河颂》时,教师要让学生反复的阅读,每次阅读都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使学生每一次阅读都能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加强阅读指导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从而读出效果。阅读教学中教师讲清楚朗读技巧,让学生明白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节奏等实际应用。尤其是诗歌朗读,诗歌节奏比较强,抒情色彩浓,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划分节奏,朗读时根据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确定重音,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朗读的作用。如教学《春》时,朱白清描绘的春风具有柔和、温暖的特点,而春天的特点是通过触觉、听觉体现的。朗读中要体现出春的特点,必须深情朗读,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节奏,还要注重语气、语调。如“抚摸”要深情朗读;“青草味儿”、“泥土气”等要重读,让人感觉到嗅觉上的美。

(四)培养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素养

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并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思维给的培养,锻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课堂外,教师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经常向学生讲解课外阅读方法技巧,使学生在自主的课外阅读中保证阅读数量和文学素养的积累,奠定初中阅读的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广大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有效创新,使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