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彦巧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语文是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要注意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能力;方法
现在的中学生正受到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各项不同的知识信息正在快速的增多。对中学生来说,吸取这些有用知识的有效方式是朗读,朗读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果,想要增强朗读能力,通常人们觉得是要多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是人尽皆知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效率质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现在已经成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增强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可是,我们应当怎样来增强中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呢?
一、利用多媒体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随着技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素质理念的不断推行,多媒体越来越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热衷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和方使快捷的操作优势不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近些年,朗读教学逐渐受到了语文教师广泛的关注,如何利用多媒体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热点话题。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标准的范读。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自身的范读来为学生示范,事实上,教师的示范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会将自己错误或者不标准的朗读以及个人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从而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多媒体可以通过标准的语音朗读来避免上述错误的产生。同时多媒体也可以生动形象的再现文章的场景,尤其是课文中的对话片段,多媒体完全可以生动形象的模仿主人公说话的语气语调,提高范读的效率。其次,多媒体可以通过随意的调整朗读者的速度来提高学生跟读的效率。比如在朗读诗歌或者重点段落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调节来刻意的减缓多媒体朗读的速度,进而产生诗歌的朗读氛围。再次多媒体可以通过复读来加强学生检查反思的力度。
二、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朗读的勇气
从场合上来看,学生的朗读可以分为公共场合的朗读和非公共场合的朗读。而学生在私下里朗读效果要远远高于在公共场合的朗读效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主要是由于学生不具备在公众场合朗读的勇气。为了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朗读的勇气,教师可以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在公众面前朗读的机会。学生朗读的机会无处不在,教师要充分利用起语文课堂时间,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比如,在学习鲁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每一个段落之前都邀请几位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频繁的朗读训练不但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朗读的勇气,还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吸收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在公众面前朗读的习惯,朗读的勇气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展现出自己豁达的胸怀。很多时候学生的畏惧和自卑来源于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很多时候学生由于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标准的发音、读字的错误和朗读的连贯性等失误,就会引来教师严厉的批评和不满,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教师所表现出的豁达胸怀是重新恢复学生朗读勇气最佳的“武器”。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长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教师要做的就是耐心的提示和及时的纠正,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朗读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表现出极大的豁达,争取赢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对提高学生的朗读勇气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初中生由于受到孩子特有心性的影响,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一旦受到教师的鼓励,学生往往能够表現出惊人的爆发力。比如,在朗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很多学生都受到文言文难读的影响,他们在前几次的朗读中,会表现的磕磕盼盼,很难达到流畅的水准。这时,教师就应该以极大的耐心来倾听学生的朗读,哪怕学生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教师也不要恶意的打断学生的朗读,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提示和指导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鼓励。比如,学生在读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一句时,做到了正确的断句,教师就要及时地鼓励“你这个句子读的非常的正确,不仅断句正确,读音也把握的非常的准确。”教师的一番鼓励就成了促使学生进步的及时雨,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通过创造意境感染学生
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的一门学科,它不像数学和物理这类学科,只需要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即可,语文学科是人性化的、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生必须要充分的投入自己的感情,才能领悟语文所传达出来的人文气息。所以教师要着重营造朗读的意境,让学生真正的被所要朗读内容的氛围所感染。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再现一个真实的场景。比如在朗读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出济南冬天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才会在脑海中呈现出真实的场景,才更有利于学生朗读情感的抒发。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文章背景的介绍来使学生与作者之间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比如老舍先生在写《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是在其受到伦敦“雾都”的强烈影响下来到山东济南时所形成鲜明对比的感受,学生在了解了此背景之后,便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老舍先生真实的感受,其朗读的效果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联想来加深自己对朗读的感受,从而提高朗读的水平。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要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教学。语文朗读教学是一个基础学科的教学,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方式要面临着挑战。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加强,把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在一起,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同时也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董柯.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策略谈[J].吉林教育,2010(2)。
[2]徐敏辉.能力与素养结合,让名著走近学生——名著阅读教学浅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1)。
[3]刘洪军.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实践之探索[J].学苑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