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芸
内容提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说明,理论方面主要从劳动力供给、储蓄率、人力资本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在实证方面根据相关数据和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选取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ADF检验、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AR特征根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可知,从劳动力供给和储蓄率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具有抑制作用,从人力资本角度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形成,促进经济增长。
“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等词在20世纪末期、21世纪初期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广义的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在一国人口总量中的占比逐渐增加。联合国评判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化时代的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比达7%。20世纪50—70年代由于新中国的成立与稳定发展,人口数量快速增加,该年代出生的人口在21世纪初期逐渐进入老龄阶段,使得我国的老龄化比例逐渐上升。1982年我国为控制人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呈现出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特征,我国的人口结构形成劳动力人口占比减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特征。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含65岁)以上人口占比6.96%,之后仍以较快的速率增长,2014年的占比已超过10%,截至2016年,已达到10.8%。具体数据见表1。
由表1数据可知,1982—2016年我国0—14岁人口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于在1982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国家控制人口,所以该年龄段的人口数量逐渐下降;之后由于“二孩”政策的实施,使该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又有所上升。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结合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可知,我国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从1982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2016年人口总量增加了36%,但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增加3.01倍,远大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说明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可见我国正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的老龄化进程。
表1 我国1982—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单位:万人
从全球范围看,老龄化现象不仅出现在我国,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在本文选取的9个国家中,截至2016年只有印度与菲律宾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未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美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这5个国家均为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占比远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见图1)。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意味着我国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年轻劳动力增长缓慢,从而使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加,且老年人在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较多,储蓄远不及支出,因此政府和年轻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加重,在中国亟需经济转型情况下,该问题对我国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虽然我国已实施一些政策削弱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但老龄化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图1 世界各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已有文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
第一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Bloom和Williamson(1998)通过对东南亚1965—1990年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得出在其经济增长中人口的推动作用接近1/3,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抑制经济增长。Merette(1998)在迭代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OECD国家进行分析,同样得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秋娟(2016)利用2000—2014年相关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得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大于积极效应的结论。
第二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赵喜顺(2004)通过研究发现,由于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增加,会促进家庭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从而提高年轻劳动者获取更多收入的技能。刘永平(2006)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赵喜顺的观点,并且认为人口老龄化也会使得一国储蓄率下降,从而降低资本形成,因此,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无法确定。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历经3年时间,经过十余位专家的研究,在2012年的《老龄化与宏观经济:老龄人口的长期报告》中指出,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开支会有显著影响,但对劳动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很小,对资产价格也不会有大的影响,老龄化导致的私人资产积累甚至有可能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整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对于整个经济的宏观影响是温和的。①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On Time to the Doctorate:A Study of the Doctorat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近几年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苏剑(2013)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强调人口老龄化会阻碍经济增长。宋琪和马树才(2016)以资本投资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现出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时,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当老龄化程度(使用老年人口抚养比指标表示)达到15.2%时,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乌仁格日乐(2017)在代际传递模型中引入家庭养老与社会保障因素,得出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会促进人力资本的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口老龄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但都不全面,绝大部分学者仅是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事实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劳动力供给、储蓄率、人力资本三个方面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
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劳动力供给、储蓄率、人力资本三个方面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
从表1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布中可看出,中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占比从2011年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且上升幅度迅速扩大。虽然我国0—14岁人口在下降之后有所上升,但与老年人口增加的幅度相比少之又少。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年轻劳动力的“蓄水池”中漏出要比注入更多,势必会使得“水”越来越少,呈现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但由于我国仍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能弥补一定程度的供不应求缺口,为社会劳动力要素的调整争取部分时间,因此,我国除少数一二线城市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外,其他城市目前劳动力要素仍然充裕。
虽然劳动力占比在减少,但劳动者素质有所提高。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有所减少,因此对子女的教育较为重视,相应的支出也逐渐增加。
储蓄率的高低也会影响经济的增长,而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储蓄率的降低。储蓄主要分为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就政府储蓄而言,虽然如今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不是很完善,但是能抵消老年人用于医疗和日常开销方面的部分支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老年人数量增加,势必会使政府增加在该方面的支出,从而降低政府储蓄;就居民储蓄而言,借鉴生命周期理论,理性经济人在一生范围内追求效用最大化,假定每一期的消费相同,必然会在年轻时期进行储蓄并将其全部用于年老时的消费,由于老年人无固定收入来源,且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必然增加,因此老年人的储蓄会下降;年轻人由于抚养负担的加重,储蓄也会下降。社会总储蓄的下降会使一国总资本形成降低,抑制经济的发展。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社会和家庭。社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体现在政府对教育方面的支出。由于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政府在医疗等方面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在教育方面支出的适当减少,所以政府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会降低。就家庭而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增加。刘永平、陆铭(2008)在迭代模型中引入家庭养老机制,认为劳动力与物质资本比例的相对变化会影响物质资本回报率,而家庭需要在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间权衡。老龄化降低了物质资本收益率,家庭会因此增加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选择经济增长率(Y)作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选取15—64岁劳动人口占比(X1)衡量劳动力的变动;使用储蓄率①(X2)指标衡量社会储蓄的变动,选取老年人口抚养比(X3)、老年人口增长率(X4)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虽然估算人力资本的方法很多,但是绝大部分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获得数据,所以本文选取人均受教育年限(X5)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为了使所建立的模型更为精确,将所选取的解释变量取对数。
我国是2000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因此选取全国2000—2016年相关变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本文使用的数据系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计算得出,对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2。
表2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由于时间序列变量会存在非平稳性,可能存在“伪回归”现象,因此本文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取ADF方法进行检验,进行该检验的目的是确定所选取的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平稳,结果表明,所选取变量的原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ADF平稳性检验表
2.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根据表3的数据显示,所选取的六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因此可建立VAR模型,但在此前要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根据AIC和SC准则,所建立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选择1阶。
在滞后阶数为1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AR特征根检验图示及相关数据
根据图2可知,特征根均落在单位圆内,说明所估计模型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所谓的脉冲响应分析是指模型中任意一个内生变量发生冲击时对其他的变量产生的影响,包括作用强度的大小和作用持续的时间。
图3 LN(X3)对Y的脉冲响应
图4 LN(X3)对 LN(X1)的脉冲响应
图5 LN(X3)对 LN(X2)的脉冲响应
图6 LN(X3)对 LN(X5)的脉冲响应
图3—图6显示了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其中横轴表示设置的滞后期数,反映新冲击下对变量作用的时间,纵轴表示变量对冲击的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的过程。
图3中可看出,老年人口抚养比给予正向冲击后的第一期经济增长率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从第二期才开始变动,且为正向作用,但仅维持了1.5期后由正向冲击转为负向冲击,并在所设定的滞后期间内一直呈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随着滞后期数的不断增加逐渐扩大,说明在长期中,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越来越强。
图4中可看出,在第2期劳动人口占比迅速下降,达到最低值,之后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响应程度在第3期保持不变,之后的两期内有所回升,在第6期开始时,从负向冲击变为正向冲击,但正向冲击作用非常小,几乎接近于零,在第10期又转而呈现负向作用,之后负向作用逐渐扩大。
图5中可看出,在第2至8期内,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响应是正向的,并且在第5期达到最大值,从第9期开始,前者对后者的响应由正向转变为负向,并且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负向作用越来越强,且以较快的速率扩张,说明老龄化对储蓄率的负面影响是较为严重的。
图6中可看出,整体上老龄化现象的产生对人力资本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这与理论部分分析结果一致。在前1.5期内,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力资本的冲击是负向的,之后转为正向冲击,在第5期内,正向冲击略微转向负向冲击,但是幅度很小,几乎为0,在之后的期间内,一直呈现正向作用,正向作用明显且幅度逐渐扩大。
通过上述的模型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目前处于老龄化社会初期,人口老龄化现象对经济增长率会有较为短暂的促进作用,之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经济增长率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且作用越来越强。
第二,不管是从短期来看还是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对我国劳动人口占比均产生抑制作用。
第三,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促进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老年人口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年轻一代和政府的负担,因此相应的储蓄就会减少,从而对我国的投资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由于年轻一代将部分支出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和老年人口的抚养与医疗支出,所以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支出有所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意识增强,人力资本形成迅速增加,因此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能够促进人力资本形成,最终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