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不同羊肚菌菌株稻田栽培试验*

2018-08-02 05:59何琳华嵇伟彬杨贤君唐松俊蒋仁奎张洪海
中国食用菌 2018年4期
关键词:原基菌核羊肚

何琳华,徐 蕊,嵇伟彬,杨贤君,唐松俊,蒋仁奎,张洪海**

(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园艺技术指导站,江苏 金坛 213200;2.常州金坛唐庄生态农业园有限公司,江苏 金坛 213200;3.江苏海之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金坛 213200)

羊肚菌是羊肚菌属(Morchella) 多个种类子实体的统称,也是全球名贵珍稀食用菌之一[1]。因其结构与盘菌相似,菌盖部分凹凸成蜂窝状,形态酷似翻开的羊肚(胃)而得名。在分类上羊肚菌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a) 盘菌纲(Pezizomycetes) 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2]。羊肚菌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护肝等功效[3-4],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目前,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主要有仿生栽培、菌材仿生栽培、菌根化栽培、林下仿生栽培等几种模式[5]。但生产中仍存在着技术体系不完善、栽培技术混乱、菌种来源不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在缺少羊肚菌栽培技术的地区。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 31°33′42″~31°53′22″,东经 119°17′45″~119°44′59″,总面积975.46 km2[6]。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063.5 mm,日照充足,日照率46%,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 d;年平均湿度78%[7],气候和环境特点适合羊肚菌的发生[4]。从羊肚菌的整个生产周期来看,一般在当年的11月中下旬开始整地、播种,次年3月中下旬结束[8],从本地区种植季节来看,整个生产期基本上属于农闲时节。因此,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羊肚菌产业,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带动销售、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但截至目前,适宜在苏南地区推广的羊肚菌菌株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根据苏南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8种不同羊肚菌菌株,以四川的大田仿生栽培为基础,加入覆膜技术和大棚技术开展稻田栽培试验。通过比较不同菌株的生长特点和相关性状,探索苏南地区羊肚菌人工大田栽培技术体系,筛选出适合苏南气候条件且能够大规模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的优良羊肚菌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选取8个不同来源的羊肚菌菌株,分别编号为Y1、Y2、Y3、Y4、Y5、Y6、 Y7、Y8,其中 Y1、Y3菌株是梯棱羊肚菌系列,其他6个是六妹羊肚菌系列,经扩繁形成栽培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常州市金坛地区的唐庄生态农业园内进行。前茬为水稻,土壤肥力中等,质地偏黏性。播种前,先将地块翻耕耙平,每667平方米均匀撒生石灰50 kg,以调节土壤pH。

采用钢架大棚进行栽培,棚长60 m、宽6 m、高3.2 m,在大棚上覆盖厚80 μm薄膜和6针黑色遮阳网(遮阳率80%~98%)。棚四周开排水沟,每棚3垄,垄面宽1.2 m、高15 cm,垄间距40 cm。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重复8个小试验区(简称小区),每个小试验区面积12 m2。

1.3 栽培方法

播种前,栽培畦面土壤保持湿润,播种量按照每个小区7 kg(湿重),均匀撒播,覆土3 cm~5 cm。播种后覆盖带孔的黑色地膜,宽度与畦面一致,以达到避光、保温、保湿和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播种后进行发菌期管理。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当菌丝长到畦面上时,开始放置营养袋,每个小区放20 kg营养袋(湿重),以补充营养,加速菌丝生理成熟。

出菇期管理。原基形成前15 d调好出菇水,并去掉地膜,移走营养袋,温度控制在18℃以下,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晚上温度应低于5℃,关闭大棚的通风口,防止低温冻害。

1.4 观察和测量性状

羊肚菌播种后,每天定时观察和记录菌丝生长状态。在采收期,测定羊肚菌菌盖长度(cm)、宽度(cm),菌柄的长度(cm),每小区鲜菇产量(kg),原基发生量,成菇数,单菇鲜重(g),成菇密度(朵·m-2)。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无性孢子和菌核形成情况

8个参试菌株菌丝生长、无性孢子、菌核形成情况见表1。

表1 菌丝生长、无性孢子、菌核形成情况Tab.1 The formation of mycelium growth,asexual spores and sclerotia

由表1可知,在8个参试菌株中,菌株Y1、Y2、Y3、Y4、Y6菌丝生长量较多,菌株Y5、Y8菌丝生长量一般,菌株Y7菌丝生长量少。菌株Y5、Y6形成的无性孢子量多,菌株Y2、Y8形成的无性孢子量较多,菌株Y1、Y3、Y4形成的无性孢子量一般,菌株Y7形成的无性孢子量少。菌株Y1、Y2、Y3、Y4、Y7菌丝不向垄外扩展,菌株Y5、Y6、Y8菌丝向垄外扩展。菌株Y3形成的菌核量多,菌株Y1、Y2、Y4形成的菌核较多,菌株Y7、Y8形成的菌核量少,菌株Y5、Y6未见明显菌核。

2.2 羊肚菌的出菇期、成菇整齐度、原基数量、抗逆性

8个参试菌株出菇期、成菇整齐度、原基数量、抗逆性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出菇最早的是菌株Y4,其次是菌株Y2、Y6、Y7,出菇最晚的是菌株Y1、Y3、Y5、Y8。从成菇的整齐度来看,菌株Y2、Y3、Y4、Y6出菇整齐,便于集中采收。菌株Y1、Y5、Y7、Y8整齐度不佳,不便集中采收,且用工量大。菌株Y2原基量多,菌株Y1、Y3、Y4、Y6原基量较多,菌株Y7、Y8原基量一般,菌株Y5原基量少。从抗逆性上看,菌株Y2抗病性、抗冻、耐渍性差,易发生冻害与白霉病。

表2 羊肚菌出菇期表现Tab.2 The expression of Morchella during fruiting

2.3 羊肚菌成熟期性状和产量测定

8个参试菌株成熟期性状和产量测定结果见表3、表 4。

由表3可知,8个菌株菌盖、菌柄颜色存在明显差异,如菌株Y6、Y7菌盖颜色呈黄褐色,菌株Y1、Y3菌盖颜色呈黑褐色,菌株Y8菌盖颜色呈浅黄褐色。菌株Y1、Y4、Y6、Y7、Y8菌柄颜色黄白色,菌株Y2、Y3、Y5菌柄的颜色呈白色。部分菌株生长过程中菌盖呈现较明显的颜色转换,如菌株Y2、

表3 羊肚菌菌株成熟期性状Tab.3 Characteristics of Morchella strains during maturity

Y5由黄褐色转变至黑褐色,菌株Y4菌盖颜色由黑褐色转变至黄褐色。菌株Y1、Y3的菌盖褶皱易碎,其他菌盖褶皱不易碎,能较好保持菇体的完整性。

从菌株的几个农艺性状来看,菌株Y4的菌柄长度、菌株Y2的菌盖长度都在8个参试菌株中最长,分别为5.2 cm、6.8 cm;而菌株Y3最短,分别为2.6 cm、5.5 cm。同时菌株 Y4成菇密度最高 (57朵·m-2),单菇鲜重最重(18.6 g),成熟期最早。在参试的8个菌株中,菌株Y4每小区平均产量最高,达 12.72 kg,折合每公顷产量 10 602.5 kg,产量与其他菌株相比呈极显著的差异(表4)。

2.4 参试菌株不同性状间相关性比较

参试8个菌株不同性状间相关性比较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单菇重量与菌柄长度、菌盖长度和宽度均呈正相关,与成菇密度、成熟期均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单菇重量与菇盖长度达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成菇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菌柄长度、菇盖宽度、单菇重量呈正相关,与菌盖长度、成熟期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从表5可知,尽管8个菌株播种量和营养袋用量相同,但由于出菇性能的差异,造成不同菌株成菇密度的不同,最终影响产量。

3 小结和讨论

随着栽培技术的日益完善,国内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规模逐年扩大,2012年栽培面积约为200 hm2,2013年增长50%,达到300 hm2;2014年栽培面积继续扩大,增长77%,达到533.33 hm2左右;2015年羊肚菌人工栽培产业发展最快,增长203%,栽培面积达到历史最高,为1 617 hm2[5,9]。但是目前对于羊肚菌的生活史、遗传特性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羊肚菌的栽培理论和技术,如何选用适合用于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种,如何判断和解决羊肚菌的菌种老化(或菌种退化)等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表4 不同菌株小区产量多重比较Tab.4 Multiple comparison of the yield of different strains in the tested plot

当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主要源于川渝地区,因此在苏南地区开展羊肚菌的推广工作,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对羊肚菌菌种的适应性、栽培模式、生产安排、田间管理指标等加以研究。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金坛地区,播种后至翌年2月中旬是羊肝菌菌丝关键生长阶段,特别是翌年2月下旬至3月,随着气温的回升,在10℃~18℃羊肚菌易出菇。在出菇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使原基正常转化为幼菇,保证菇体质量。

菌核的形成是羊肚菌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1种细胞分化现象,是菌丝功能转化的表现。Volk和Leonand[10-11]认为菌核可能是羊肚菌子实体形成必经的重要阶段。但目前研究对于羊肚菌菌核形成能力的差异,究竟是因为菌株的差异、菌株本身存在的遗传多样性还是地域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中,菌核量较多的菌株Y4和无菌核的菌株Y6都具有较高的成菇密度和最终产量。因此菌核量大小对于不同菌株出菇密度和最终产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表5 参试菌株不同性状间相关性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the correlation among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the tested strains

另外,羊肚菌原基形成能力很强,虽然不是所有的原基均能形成成熟的子实体,但原基数量多,产量就高;原基数量少,产量就低[12]。本研究的8个菌株中,菌株Y5、Y7、Y8因形成的原基数量比较少,产量也较低,而其他6个原基数量较多的菌株产量均高于菌株原基数量少的菌株,其中菌株Y4、Y6产量位居前两位,即使菌株Y2因抗逆性较差影响产量,但其表现也好于菌株Y5、Y7、Y8。

戚淑威等[13]根据菌盖形态和颜色,将菌株分为三级,其中菌盖长度≥4 cm、2 cm≤菌盖最宽处的宽度≤5 cm、菌盖颜色为黑色或黄褐色的菌株定为一级。菌株Y4菌盖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6 cm、3.7 cm,菌盖颜色为黄褐色,菌盖褶皱不易碎,表现出良好的外观品质。另外,从参试的8个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出菇期、出菇特性和每公顷鲜菇产量可以看出,菌株Y4出菇比较早,菌株的生长速度快,出菇整齐度好,成菇密度高,抗逆性强,每公顷鲜菇的产量最高。说明Y4菌株比较适合于在苏南地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原基菌核羊肚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