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摘 要 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 教学管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或者,把人当作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这一物种;或是描述群体中的“人”的个体。
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中,“以人为本”主要就是以师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师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推动学校的教育体制的持续有效发展。高校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具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诠释知识内容,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便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互动,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校各种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各个层次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学校综合排名的提高等等。本文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状况,浅析“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和服务方向,确定了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视野开阔、基础扎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学校坚持把以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不断巩固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育人理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学业辅导、关注素质养成、注重心理关怀、推动创新创业。
学校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需求,明确了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包括注重理论学习,强化思想领域;培养专业素养,强化学业辅导;为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做好指导;奖励学习成绩优异且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化解个别学生偏执的心理问题,注重人文主义关怀;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的课程,造就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创业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中心进行的,并且为人才培养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以人为本”的重要地位。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案。坚持树立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符合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高校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所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改革发展成果。
为适应完全学分制条件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制定导师制的工作制度。导师制是一种学分制条件下的教育管理制度。导师制完全充分发挥教师“导做人、导学习、导做事、导发展”的作用,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会做人、善做事、敢创新”,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其工作职责是:(1)学业规划。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完成自身学习方案制定和培养方案实施,尽早确立职业发展方向;(2)成长引导。注重传统文化和品行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3)生活指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协调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转变对学生管理方法,坚持学生自主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建立“学校主导、学生自主”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探索能力。开发挖掘学生原动力,实现教师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学生成长的指导者角色转变。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通过导师“导做人、导学习、导做事、导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探索、分析批判的能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使之明明德,止至善,知行合一。
我校坚持把“以德树人”做为立校之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实施完全学分制,进一步完善分流培养、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体制机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统筹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各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校重视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注重学风建设和学生学业素养的养成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的一直认可。学校按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三个方面,建立了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体系下设学业与督学部、健康服务部、大学生就业指导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安全与生活事物部、奖贷资助部、综合服务部等日常管理服务机构,并将与学生事物有关的部门统一起来,放入“一站式”服务大厅,提高服务学生的效率和效果,学校秉承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指导与服务理念,坚持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素质养成知识和技能大赛,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考核,促使學生积极改进自身的基本素质,以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学校建立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大纲,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发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元素,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双丰收的效果。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中,把人文素质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塑造人格,陶冶情操。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创建科技与人文相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学生思想政治与学业评价上,实现社会与学校的统一。用人单位用人时,不要过于看重学生就读的学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放在第一位,这样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大部分高校也将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定奖学金和助学金的主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阻碍高校的持续有效发展。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校对学生做好了“引航”“启航”“助航”的工作,指导学生设定学业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学”“如何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好“连心”“乐心”“放心”“塑心”,指导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心理成长。指导学生细化发展目标,如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实习实践、创业就业等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的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改变对学生教育的片面理解,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味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和生命体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发展。所以在现代化教学管理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现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高校持续、有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丽君.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J].青年文学家,2010(7).
[2] 徐欣.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