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

2018-07-31 08:14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李占和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视野中华文化

◇ 文/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李占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简要说来,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处理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及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否全球视野极为重要。民族在文化认同上出了问题,那么,就如同亨廷顿所说,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文化上患精神分裂的民族。精神无所归依,没有灵魂、没有血脉,这样的民族,迟早是会走向衰落的。因此,全球化的发展,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化自信的前提就在于树立文化的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也就是文化自觉,清醒地认识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及价值、意义,合理地引导文化的发展,这是文化自觉的要义。如何认识文化上的“自我”?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要超越“自我”之限制,从“我与他的关系”中,具体言之,就是从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中来看待和认识乃至评价自身文化。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像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因此,对彼得说来,这整个保罗以他保罗的肉体成为人这个物种的表现形式。”[2]正像一个人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意识到一样,一个民族的文化“自我”也只有借助于“非我或他者之镜”才能得到清楚的认识。没有对世界历史,特别是世界近代史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就很难全面清楚地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存在状况,也很难激发出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及实现其价值的自觉意识。所以,确立全球视野,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

全球视野之于文化自信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有助于对自身文化的清醒肯定和坚守。

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家、各民族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在众多民族文化整合为具有整体性的世界文化体系的进程中,当然也伴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这就是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一方面,由于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成为世界文化体系的一个部分,因而其发展程度必然不同地受到这种世界文化体系的影响、制约。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不在于要不要摆脱这种制约,而关键在于能否从复杂的世界联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只有具有全球视野,对世界文化发展有一个总体把握,才能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方位,才能发现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文化发展战略。制定文化战略,不是闭门造车,而应基于世界格局中对我们的文化所处方位的准确把握,文化自信概念的提出就缘于此。另一方面,如何应对文明或文化的冲突,这是历史、时代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提出的重要

文化自信问题本身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产生的,也是在文化的“自我与他者”相遇中、在深度全球化、在开放的境遇与语境中提出来的。它与文化认同高度相关,逻辑地包含文化认同。在古代社会,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相对固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里,接受的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因而很少考虑到文化的身份问题、认同问题,当然也就无所谓文化自信问题。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情况则发生了重大变化,“认同”日渐成为问题,各国普遍发生了认同危机。美国学者亨廷顿以“我们是谁”为题,写了一本书;国内很多学者也以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文化认同问题。西方强国借全球化之机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进行文化殖民,意大利的葛朗西就此提出了文化霸权的概念。在中国,人们把近代以来百年耻辱归罪于传统文化,进而在一定时期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当前,中国人的价值观出现了多样化、多元化,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此即所谓的文化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的发生,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核心的危机(The Core Crisis)是自性危机(Identity Crisis)”,“中国正在失去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Chineseness)。”[1]假如一个任务,没有基于全球视野下对文化处境的准确判断,就很难在文化冲突中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甚至会否定、放弃自身文化。近代中国百年来的文化危机中,我们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之后又学习西方的制度,最后竟然要全盘否定自身文化,忘掉本来,自然难以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只有善于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思考问题,才能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坚定对自身文化的信念,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道路。

二是有助于对自身文化的自我反思与超越。

文化自信要求不忘本来,并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既防止文化上的妄自尊大,也要防止文化上的妄自菲薄。而要有自知之明,必须对自身文化做深刻的哲学反思。进步的文化往往是善于反思、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文化,固步自封的文化一定会落后。要做到有效的自我反思,必须有全球视野,自觉地将自身文化放到世界文化格局中来考察,以此来反观我们的文化,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做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对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很重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首先,在比较中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得到全方位地审查和透视,易于清楚地认就此而言,文化的自我反思与超越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

三是有助于参照、借鉴与吸收外来文化

文化自信要求要吸收、要借鉴,就是要求在不忘本来的前提下,以开放的胸怀,用全球视野,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既不能盲目排外,也不能崇洋媚外。

全球化时代,任何民族文化都无法孤立存在,更不能独善其身,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并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或者说,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另层表达。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历史地看,有以下方案:“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本位文化”“西体中用”“综合创新”等等。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全球视野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广泛吸纳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是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3]识其利弊得失,可以进一步发现我们的文化发展真正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出路又是什么;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确定对传统文化究竟应当继承什么、批判什么,从而避免陷入文化虚无主义或复古主义的泥潭。其次,在比较中可以增强忧患意识。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局势对于我们的文化发展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激烈的挑战,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面对这样的局势,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客观上要求认真进行文化上的自我反省。因为在激烈的文化竞争面前,真正可怕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威胁,而是我们自身在文化上不能发现问题,找不到应对危机的对策,因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反思最终的目的是自身文化的超越和创新。中华文化的发展无疑要以传承为前提,但传承并不排斥超越。没有超越,中华文化就只能是原地踏步,就无法彰显文化本来具有的时代性,真正的传承必然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自然不能仅仅停留于原有文化现状的维持上,因为文化全球化实践所提出的许多新课题是传统文化不能直接回答的,传统文化必须在其超越、创新中才能展现其当代价值和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双创”方针,

第一,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各有所长。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兼收百家之精华,并蓄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其本质而言,它是“和”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从中华文化自身来看,本身就是一种由多民族、多地区共同缔造的文化,就如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它不仅包括汉族的文化,还包括其他几十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从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来看,虽然我们也有过近300年的封闭时期,有过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的教训,但在历史长河中,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佛教文化、丝绸之路、玄奘取经都见证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历史证明,开放包容不会削弱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核,反而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丰富壮大。在今天文化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更应该以全球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第二,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开放包容不是崇洋媚外,学习借鉴更不是全盘照搬。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即文化的生态环境。离开了这一生态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而且,外来文化形形色色、良莠不齐、优劣并存,既有中国现代化所需的文化因素,也有西方一些国家强力推销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对西方文化进行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第三,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不应当是简单机械接受,而应是转化再造、丰富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全球化是客观的历史进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面对外来文化,既然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就只能是吸收、借鉴。吸收、借鉴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外来文化进行转化再造。历史告诉我们,转化再造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依我所选、为我所用,必须实现中国化、本土化。所以这种转化再造,必须做到“两个结合”: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通过转化再造,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体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外来文化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以全球视野来坚定文化自信,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现实问题。扩展理解文化自信问题的视野,不仅需要转换观念,更需要参与文化全球化的文化实践,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来扩展文化视野。由参与来了解世界,了解全球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又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来引导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共同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视野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视野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