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策略研究

2018-07-31 08:14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势力少数民族民族

◇ 文/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刘 利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宗教关系的好坏、稳定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宗教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宗教极端势力便打着宗教的旗号在不同的教派、信仰间煽动狂热和仇恨,以此造成社会恐慌,以极端的手段来造成民族分裂,组织策划反人类、反社会的破坏活动。其本质已偏离宗教,是一种反人民的政治活动,破坏着我国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宗教极端势力策划并实施了昆明“3.1”、乌鲁木齐“5.22”、新疆“7.5”和拜城“9.18”等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各族人民财产和人身的巨大损失,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建立健全宗教法律法规,有效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才可以消除民族地区的动荡因素,营造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有助于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抵御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排斥民族分裂的极端主义思想,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睦。

一、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原因

(一)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就业率低

历史、自然、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导致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并且这种差距在逐步扩大,同时民族地区区域内也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例如新疆,南北疆发展差距巨大,南疆四地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均收入落后于全国及北疆地区,新疆80%的贫困县都位于南疆四地州,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数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8%以上。正是经济发展不足,导致就业率低下,失业人口增多,特别是大批青壮年失业人口增多。另一方面,在相对闭塞的区域环境下,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容易形成对宗教的盲目追随,也极容易被极端势力利用,成为宗教极端思想的易感染人群。

(二)文化教育水平较低,语言交流存在障碍

民族地区普遍存在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升学率不高的情况,许多青少年缺乏基本教育教导,思想观念落后,对于宗教信仰具有很大的盲从性,很容易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引诱和蛊惑。在一些民族地区,很多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汉语水平能力不高,导致了民族间文化交流障碍,给予了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空间。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许多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对现代文化的接受度不高,对宗教具有一定的盲从性,从而成为宗教极端势力蔓延渗透的主要群体。

(三)非法宗教活动猖獗

宗教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权威性和狂热性等特性,信徒们对神灵怀有敬畏的心理,认为宗教信仰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非理性色彩。宗教信徒的宗教感情是高度敏感的,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他们心中神圣的领域,他们极容易走向极端化,做出非理性的暴力行为。宗教具有双面性,好的引导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好的引导也很容易被当作煽动狂热的工具。宗教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容易被政治势力作为政治手段来达到其目的。近年来,非法宗教活动向学校蔓延,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向机关单位蔓延,影响了机关干部的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宁。宗教非法活动的猖獗,导致宗教势力逐渐向极端化发展。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宗教管理存在不足

对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持续渗透的政策研究尚不够透彻,对于防止民族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渗透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存在欠缺。此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路径更为多样化,互联网成为极端分子宣扬极端思想的工具,这也为国家立法部门增加了新的难题。宗教管理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极端暴力事件的发生,有关部门对于宗教刊物的审核愈发严格,少数刊物无法满足信徒们的需求,让宗教极端势力有了可乘之机。同时,一些地区的宗教领袖与信徒联系不能密切联系,也让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有机可乘。一些民族地区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宗教教所数量泛滥,也为极端势力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沃土。

(五)境外极端势力的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也逐渐对外开放,大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中亚、中东等地由于长期受到西方强国的压榨与欺凌,宗教极端思想泛滥,中亚、中东的宗教极端分子与我国极少数的极端分子勾结,企图在境内进行宗教极端思想的宣扬,破坏我国的安宁。宗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新疆由于其地理位置毗邻西亚、中亚一带,境外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妄图利用宗教来“西化”“分化”新疆,他们对新疆进行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进行反华言论宣传、组织暴力恐怖活动,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破坏国家的和谐稳定,妄图实现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

(六)网络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宗教极端势力也不断利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据资料显示,宗教极端势力除了采用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外,还通过网络视频来传播宗教极端思想。QQ、邮件、微博、微信等新式沟通工具都成为了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主要方式。随着网络覆盖地区逐渐扩大,宗教极端势力可以凭借其将极端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使得官方阻止往往出现滞后性。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更为多样化、多元化,这给抵制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策略

(一)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民族地区就业率

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更为落后的偏远山区,要持续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让各族人民都能融入到现代化的社会中,通过经济发展缩小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政府应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农村发展、民生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不断拓展产业领域带动少数民族尤其是青壮年的就业,让少数民族群众投身到现代化生产和建设中来,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努力让其走出生活困境,帮助民族地区的群众尽快接受现代文明和融入到现代化的发展中。此外,经济发展还可改变民族地区较为封闭的状态,增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民族地区群众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让宗教极端主义失去可以渗透的土壤。

(二)关注民生,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

公民生存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保障,而社会保障体系包含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个主方面的内容。只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才能让少数民族人民有基础的生活性保障。一方面,社会和政府要积极保障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让先富起来的少数民族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群众。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政府在大力扶持第三产业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少数民族自主创业,多渠道多元化就业。要积极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是民主之本,维系着社会与国家的和谐稳定,处理好社会保障的问题,是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加强反分裂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加深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对于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的认识,让其树立起反分裂和反极端的自觉性,铲除极端势力滋生的土壤。进一步规范宗教教学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满足宗教信徒对宗教知识的需求。学校和老师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现代教育问题,从小培养青少年理性的宗教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传播渠道,加强现代化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为指导方向,不断弘扬优良的中华民族文化,树立理性的宗教观,树立向德向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现代文化冲击宗教极端思想,培养群众的爱国主义,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让其从思想上排斥宗教极端思想,让极端思想无法立足。同时还应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从而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和谐。

对于国家而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确立,有助于凝聚民心,规范和统一国民的思想和行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各族人民更易达成对爱国主义的认同、对祖国统一不可分割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提升民族凝聚力,这对抵御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充分发挥宗教爱国人士的作用,抓紧抓牢宗教管理

宗教极端势力得以渗透的原因之一便是宗教人士与信徒脱离,因此我们应加强宗教爱国人士在信徒中的影响力。要保证宗教爱国人士能正确地认识宗教极端思想及其带来的危害,这样宗教爱国人士才能以其影响力向信徒们传播正确的宗教思想,并自发地抵御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引导信徒们热爱和平、爱国守法,从而引导宗教的正常发展。要加强对宗教爱国人士的教育培训,要让他们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宗教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鉴于宗教极端势力的严重危害,应根据民族地区各地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管理办法,坚持反暴力、守秩序,大力加强普法工作,使法制思想深入人心,使信教群众清楚认识到正常宗教与宗教极端的区别,自发抵御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防止宗教极端组织的渗透和扩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遏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坚决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

(五)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拓宽民族地区就业渠道

较成年人而言,青少年辨识力度较弱,接受能力较强,是宗教极端分子传播极端思想的主要目标。因此学校和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重视思想教育理论课,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学生的教导来紧密联系各族人民之间的友谊,建立和谐共处的民族关系。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造成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稳定的生活可能会造成其反社会的思想,如果遇到宗教极端分子,可能会被其利用。因此国家应加强民族地区的就业指导教育,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就业问题,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宁。

(六)坚持法治管理原则,树立对法律的正确认识

目前我国关于宗教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还没有出台一部打击宗教极端主义的专项法律法规。国家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凭借法制的强制手段,给予极端势力以打击。制定反宗教极端法,落实“反暴力、守秩序、讲法律”等原则,使反宗教极端工作有法可依,更好地遏制宗教极端势力,营造全民守法的氛围。此外,树立群众对于法律的正确认识,让群众清楚认识到法律优先原则,明确“国法高于教法”,这也有助于抑制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对于宗教的盲目认同,减少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空间。

(七)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提高宗教人士、群众和各级干部的认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宗教国际交流活动,将宗教极端势力渗透我国以达到分裂中国的政治目的。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力度,正确区分宗教间正常友好的往来与利用宗教进行极端主义思想渗透的界限,深刻认识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带来的严重危害,从思想上自发地抵御极端宗教思想,力求杜绝极端势力渗透的可能性。对宗教极端势力的特点、活动规律、传播路径等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展开“去极端化”工作,从根本上防止极端势力的蔓延。例如,境外敌对势力利用伊斯兰教对新疆进行极端势力的渗透,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有些极端分子利用讲台向辨识力度不足的青少年传播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思想,对此我们应加大对伊斯兰教宗教人士的思想教育。我们应依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宣传活动,提升民族地区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青少年爱国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对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工作的认识,在信徒中培养具有威信的爱国宗教人士。

(八)完善出入境管理,加强国际间合作

就近年而言,国外的极端宗教势力不断向我国境内进行渗透,加强出入境的行政管理,对于防止境外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并完善出入境人员的信息库,边防检查机关对出入境人员的身份、证件和资格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并记录,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数据信息库进行等级划分,例如分为一般人员数据信息库、高危人员数据信息库、极端分子数据信息库和犯罪分子数据信息库等。完善的预判系统对于准确识别极端分子和违法犯罪人员、提前预警、强化防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国际极端分子一般是通过偷渡和持伪造证件等非法方式入境进行极端思想的传播和暴乱活动,对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出入境证件的鉴别工作,不仅要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对检查工作的责任心,还要提高检查仪器的准确度。对于宗教极端势力越来越国际化的行为,我们在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同时,也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国际间警力的协助、情报的互通、出入境信息共享和联合跨境打击等工作,共同防御和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暴恐活动,努力维护国家的和平安宁。

(九)做好高危群体的思想转化,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

在宗教极端分子的暴动中,受到牵连的家人、亲友和参与者等群体很容易对于无辜群众、社会产生破坏心理,属于需要防御和转化的高危人群。对于极端犯罪行为的一般参与者,应加强监控和管理工作,同时对其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改造工作,让其慢慢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文化教育。对于服刑期的极端主义分子,坚持监管与思想转化相结合原则,力求避免出现极端暴动的可能性。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活动,加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以语言沟通带动心灵的交流,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增强民族地区人们对于民族和谐、国家安宁的认同感。

(十)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严厉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是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纽带。因此,必须把少数民族干部教育问题放在重中之重,要更加重视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要严控政治标准,少数民族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做坚决斗争。要按照群众标准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必须依托群众,得到群众认可;要坚持能力标准,在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领导能力和处事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培训,在学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党校和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再培养。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是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重要“武器”。

(十一)完善网络管理,严厉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

网络的迅速覆盖,成为宗教极端势力渗透、传播恐怖主义思想、分裂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之一,必须运用高科技手段加以制止和防范。首先从下载和上传两个重要环节着手,对主要传播渠道和平台加大防控措施,阻断含有宗教极端思想的电子邮件、音频、视频文件传播,切断传播路径;利用信息挖掘技术,深入挖掘互联网中含有宗教极端思想的信息与传播源头。完善网络管理,控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

三、结语

民族地区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道路任重道远,在众多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策略中,最重要的是铲除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土壤,其主要策略为:一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铲除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文化土壤;二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铲除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经济土壤,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铲除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文化土壤和经济土壤是民族地区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的长远之计。

猜你喜欢
势力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UP!00后新势力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传承 民族 文化
楚汉争霸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冬日“水润”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