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丽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课堂文明”量化考核管理体系,以思想教育为导向,深化“人机分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制定配套评比标准、惩罚办法和使用规范等管理制度;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化挑战为机遇;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这四个思维为导向,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如何进行课堂自我管理,旨在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實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为高校管理提供借鉴之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自我管理;低头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6.042
中图分类号:G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6-0143-03
移动互联网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拓展了师生的学习空间,为高校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但这也给高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今“低头族”日渐壮大,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逐步向高校课堂蔓延。
一、高校大学生课堂现状
根据2014年4月3日至4月21日麦可思公司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当前的大学生90%拥有智能手机,且超过90%的学生会带手机上课,其中重点大学本科在校生每节课使用手机5分钟以下的占29%,5~10分钟的占22%;而普通大学在校生每节课使用手机5分钟以下的占24%,5~10分钟的占25%。而更为人震惊的是高职院校上课时间使用手机超过30分钟的比例高达15%。学生上课时间使用手机聊天、视频、音乐、新闻等功能占据绝大多数,而辅助学习的功能利用率却少得极为可怜。还有研究者调查发现,51.57%的大学生在一节课中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达10分钟以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已经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
早在2015年我校就对此进行了制度化探索,提出“课堂杜绝手机,创建文明课堂”的管理理念,并使用“课堂文明”量化考核体系规范学生课堂表现。尽管在制度化层面已经明令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但由于学生自制力差,还是出现多数学生无法自觉上交手机的情况。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从学生自我管理层面人手,提出当代大学生如何通过手机等多媒体实现课堂自我管理。
二、高校课堂“低头族”频现的内在原因
(一)对“低头族”危害存在侥幸心理。众所周知,长时间埋头关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容易使颈椎关节发生错位,还可能患上腕管综合征、腱鞘炎、驼背等。不仅如此,低头族长期沉迷玩手机,除了影响视力外,还容易引发白内障。“低头族”不仅造成身心危害,同时容易引起安全隐患,更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重要原因,高校学生尽管深知其危害,但未因此买单之前,总是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这势必也增加课堂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课堂上用手机拍照取代做笔记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不利于知识的思考、记忆,同时进一步助涨了学生的惰性心理,还给课堂“低头族”多了一个貌似合理的借口和理由。
(二)自我控制能力缺失。青春期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处在不成熟阶段,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很敏感,比较容易受他人影响,面对复杂环境难以做出合理判断与取舍,自我控制能力缺失。课堂是大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地方,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有85%左右的学生看到身边的人在看手机,于是自己也拿出手机来看。还有超过七成的学生看到朋友玩游戏时,自己也会下载相同的游戏进行体验。可知这种从众心理加剧了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发生。经过对所带班级学生调查,得知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选择公共课或者选修课上玩手机,并且承认如果学校强制性要求不带手机会减轻上课低头玩手机的现象,这些再次说明学生自律能力确实不足。
(三)碎片化社交的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不管年龄层次以及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如何,只要拥有一个智能手机,大家都习惯低着头,或者学习知识,或者工作需要,或者消遣娱乐。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人要满足基本的社交需求。在校大学生处于青年的黄金时期,对于友情、爱情、亲情的渴望胜过人生的其他阶段。现实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情感需求的无法满足,导致大学生只好求助于虚构世界,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动态与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课堂教学中的收获与感想、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或建议成为大学生课堂动态分享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个人时间逐渐呈现碎片化,导致不少学生抓紧零碎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和社交。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产品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加之使用者的依赖心理更是赋予了数字终端产品无尽的信息内容。
三、高校大学生课堂自我管理策略
(一)以思想教育为导向。因“低头族”引起的危险事故屡禁不止,究其根本与学生思想重视度不够息息相关,而且对课堂抱有一种课下自学也行得通的心理,殊不知自学时候也难以抵制智能手机的诱惑。因此要实现“人机分离”这一目标,首先需从思想教育人手,通过班会、班委会、个别谈心、家校联动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人机分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对自身自制能力不足的关注,配合班委干部进行课堂“人机分离”的管理。再次通过高校的各种宣传媒体强化管理理念,加强学风宣传,让“人机分离”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最后在进行思想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尽管课堂文明量化考核制度在我校课堂管理中已经常态化,但一套笼统的制度还无法完全杜绝课堂“低头族”,要深化课堂文明管理体制,还需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不定期和学生交流,了解、记录、反馈他们对于规范课堂管理的认识与想法,以学生的合理思路为改进的源泉,以学校的指导性纲领为依托,整合学生合理想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专业、班级特色的配套评比标准,以奖优惩劣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考核,以期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让学生有规可依,有规必依。如:被查到超过五次上课无故不上交手机并且低头玩手机的同学延迟其评奖评优、入党时间;班委若无法以身作则,则扣双倍文明分。
(三)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课堂自我管理机制,管理员少不了需要依靠产生影响的“载体与平台”,要发挥课堂管理,其移动互联网作用不容小觑,管理员要转化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为管理机遇:利用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訊的特点创建课堂文明管理QQ群、微信群等,并邀请班委加群;对班委进行培训,明确班委工作职责和分工;充分发挥智能手机拍摄功能,班委课前对手机上交和出勤情况及时拍照上传管理群汇总;管理员及时记录各班每日课堂表现,定期公布和执行奖惩;管理员跟踪对比各班情况,根据记录定期以图表形式公布变化,并作为考核评比的依据;班委及管理员及时反馈平时捕捉到的各方心声,共同商讨交流改进策略。
(四)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新形势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发挥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高校大学生课堂自我管理机制,就要发挥学生干部或先进代表在现实生活和虚拟场域中的“意见领袖”作用。在选拔大学生意见领袖时需要注意一些原则。首先意见领袖人选对于课堂自我管理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具有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熟练的沟通技巧,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意见领袖需努力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开辟舆论宣传阵地,采用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沟通方式让高校青年学子对课堂自我管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最后对于大学生骨干的培养要本着尊重、爱护、成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管理素养、沟通技巧等能力,通过为大学生骨干的成长提供场地支持和专业服务,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活动,完善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成长体系。
四、主要成效及经验
(一)课堂“低头族”现象逐渐减少。过去一上课就玩手机的现象随着制度的深入实施逐渐减少,首先由于课堂无手机可玩,因此更多的学生选择认真听讲。其次由于奖惩制度的执行,使得学生认识到其益弊,课堂上畏惧玩手机。再次过去用手机拍照做笔记的现象因无手机可拍也日趋减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思维不断运转、总结、记忆的过程,因此提倡回到手写做笔记还是可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课堂“低头族”现象逐渐减少,也使得学风逐渐由过去得过且过转为与其浪费光阴不如利用光阴好好学习,学生的学习面貌和精神状态明显饱满。
(二)丰富高校课堂管理的“新载体”。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因移动互联网而面临挑战,但同时也带来机遇。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高校课堂管理必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发挥智能手机载体优势,建立一个符合广大青年学子心声、立足学生需求的交互性管理平台。同时依托这一载体,以培养“四有”好青年为目标,积极为学生干部施展才华、锻炼和提高能力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为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工作开拓了新的管理机制。
(三)探索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新渠道”。该机制的推进丰富了学生干部培养的渠道,特别是在学生管理者选任、典型榜样示范作用效应上有了新的研究。探索学生干部培养的“新渠道”,不但要考虑学生干部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挥督促管理作用,而且要考虑在互联网场域中舆论领袖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明确舆论意见领袖要具有较好的网络沟通技巧和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让学生干部通过多渠道的培养机制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争取通过学生干部的管理、行为示范、舆论引导实现自我管理。
五、结语
高校“低头族”的势头正在高涨,对于课堂“低头族”的管理,一直是横亘在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由于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了更强的自主意识,依靠学校、教师、家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课堂“低头族”这一现象,因此关键因素还在于高校大学生自身。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管理,古代称为“无为而治”。尽管这种情况不易见到,但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同样适用于高校管理。学生通过努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课堂“低头族”的势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自身健康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