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宋鑫 陈艳
在现代口腔医学发展过程中,嵌体材料以及相关加工技术的进展速度极快,数字化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引入,正快速改变着口腔医学的诊疗模式。在此背景下,牙体缺损修复理念得以推进。当前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可以为牙体缺损提供快速、高效一次完成的临床治疗手段[1]。在此其中,嵌体的应用为重要理念,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粘接技术的应用中,其能更好的发挥出嵌体的作用[2-3]。
利用CAD/CAM技术,开展全瓷修复体的即刻修复能取得满意成效。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命题开展研究,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牙共计52颗。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认患牙为大面积牙体缺损。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22.25~58.52岁,平均年龄(35.26±5.32)岁,患牙中共有上颌磨牙16颗,下颌磨牙36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4例。两组受试者纳入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均衡性。
对照组使用树脂填充治疗。首先去除患牙腐质,制备洞型,放入成型片以及楔子。经Se-Bond处理液涂窝洞内,注意涂抹均匀[4]。形成薄膜,光照处理,促进固化。固化后,外形修整以及咬合调整,后进行抛光定型。
观察组确认符合高嵌体修复指征,热牙胶充填完成,并在1~2周后进行牙体预备,使用CEREC AC Omnicam系统完成光学印模的采集,椅旁切割IPSemax瓷块,口内试戴,后粘接固位,并进行修复体调磨改抛光。口内光学印模的采集以及修复体设计均由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完成。
本实验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经根管治疗后,因大范围牙体缺损,会引起牙齿整体性受到破坏。牙体抗折强度下降,同时牙髓反馈保护机制缺失,极易出现断裂以及折断。在以往对于大面积牙体缺损的病例通常使用树脂填充以及银汞填充治疗。随着时间推移,上述材料会发生老化,老化时间为填充后的2~3年。且在树脂固化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微渗漏,易引起填充体边缘着色以及填充材料折裂、松脱。
CAD/CAM全瓷冠修复技术,以光学印模为基础,对于预备牙体开展光学扫描后进行重建,可避免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发生人为性误差。减少制作时长,节省患者等待时间。当前,玻璃陶瓷是临床常用的义齿修复材料,其美学效果良好,生物相容性佳,且具备和牙釉质相似度高的硬度以及弹性模量[5-6]。
经CAD/CAM制作的修复体,医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参考标准冠模型的数据,同时还应结合患牙的实际情况以及选择的瓷块类型,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绘制边缘线,绘制完毕后应仔细检查,避免突兀的折线及锐利的转折,确保边缘线圆滑流畅,否则在切割过程中易产生菲薄边缘,不利于最终修复体的抛光、就位[7]。医生还可对修复体的形态进行调整,但对邻面接触区域调整时应谨慎,避免缝隙过大,引起食物嵌塞[8]。
综上所述,对于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以CAD/CAM为基础,制作铸瓷高嵌体修复磨牙,能取得满意成效,使用年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