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妮
南宁市中医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高嵌体属于嵌体的变种,是在多面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对于后牙磨损或者牙体组织缺损严重者,以往多选择全冠修复,但修复期间需要切割较多牙体组织,使得健康的牙体组织进一步减少,全冠固位力、支持力明显降低。为尽可能减少牙体组织的磨除量,需要尽量将患牙的寿命延长,经高嵌体以修复牙体缺损,可弥补以往全冠修复中存在的缺陷,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1]。本文围绕高嵌体修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高嵌体可被用于后牙牙合面磨损过度者,即后牙牙冠缺损严重,已经开展过完善的牙髓或者根管治疗者;后牙的颊尖或者舌尖出现折裂者;后牙的牙合面隐裂者;受牙体缺损邻接关系不佳或者严重食物嵌塞影响,需恢复邻接关系的人群[2]。
合金是传统高嵌体材料,有着良好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且精密度较高,具备一定延展性,通常修复体边缘和牙体组织之间紧密结合,0.5mm即可达到抗压耐磨的最低需求。贵金属,如金合金,化学性能较为稳定,耐磨损,且铸造收缩小,属于高嵌体理想的合金类型。但因金属容易被腐蚀,对于天然牙磨损较大,美观度较差,正逐渐被临床淘汰,但李丽[3]等发现,金属高嵌体在5年内的存留率为97.6%,于咬合紧、磨牙缺损和颌间距较小时,能酌情考虑应用。
陶瓷高嵌体材料能分成氧化硅基类、非氧化硅基类,其中二硅酸锂、二矽酸锂玻璃陶瓷和长石质陶瓷均属于前种;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均属于后种。陶瓷材料的强度较高,且美观度佳,颜色、半透明性和天然牙类似。经过酸蚀、硅烷化、喷砂和激光预处理可增加表面积,和树脂粘接剂一同生成牢固的机械锁扣结构,使粘接强度提升。除此之外,全瓷高嵌体有着理想的生物相容性,耐磨,不容易腐蚀;能高度抛光邻面,和邻牙生成理想邻接关系;有研究显示[4],全瓷高嵌体近期疗效较好,崩瓷、破裂以及脱落的发生率只有2.8%,5年存留率在91-100%。但瓷材料具备刚性,其抗张与抗弯强度不佳,于咬合力作用下易出现折裂。
复合树脂是在丙烯酸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类新型修复材料,是由树脂与无机物填料一同构成。当前,常用的复合树脂材料包括微填料复合树脂、微混合填料复合树脂、纳米颗粒型复合树脂以及瓷化树脂等。于牙体上预备嵌体或者高嵌体洞形,涂抹润滑剂,后填入复合树脂至洞形内,光固化,再将已经固化修复体去除,初步磨光后采取树脂粘接剂粘接至口内洞型中,修整并抛光,一次性完成修复。和普通补牙树脂的区别之处在于,复合树脂的强度、持久度和封闭性能更佳[5]。复合树脂颜色及色泽更符合人体美学,既能贴合牙体,又能兼顾美观;但易对牙龈产生刺激,依旧存在聚合收缩、磨损率较高、边缘密合度缺乏以及接触点缺陷等问题。
树脂-陶瓷复合类材料是不同比例树脂聚合基体与陶瓷颗粒填料一同构成。通过加入氧化锆至含有石英、玻璃、氧化锆、陶瓷粉等各类无机填料复合树脂内,能增加无机填料含量,提高无机填料性能,获得强度及耐磨性更高的材料。该类材料兼具瓷、树脂二者优点,弯曲强度在100-200MPa,弹性模量和牙本质类似。经升压、升温、于惰性气体内反应等,能提升材料表面硬度与耐磨性,对树脂中气泡生成和表面氧化层阻聚起到控制作用。该类材料在粘接强度方面低于全瓷,原因可能是组成成分有树脂基质,聚合度较高,使得一部分自由基和树脂粘接剂之间的化学结合明显减弱[6]。
金属高嵌体经铸造金属覆盖牙合面,除能重新建立起正常牙体形态,还能抵御咬合力对于牙体不利作用。曹颖[7]等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共248例患者开展研究,均通过金属高嵌体开展修复,经随访发现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合格率、形态合格率与边缘着色合格率达到99.1%、99.6%、99.6%,龋齿发生率为0%,说明通过金属高嵌体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开展修复能获取良好疗效。
陶瓷高嵌体和正常牙齿的颜色较为接近,有着良好的美观度,冯二玫[8]等对牙体缺损总共68例患者开展研究,一组通过全瓷高嵌体开展修复设为全瓷组,一组通过金属高嵌体开展修复设为金属组,最终发现,两组修复1年后的牙龈状态、修复体完整度、固位、继发龋、基牙松动和边缘适合度等无显著差异,但全瓷组的邻面接触点恢复及保持较金属高嵌体差,有关全瓷高嵌体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还需日后进行长期、大样本研究。
伴随口腔材料不断发展,复合树脂高嵌体被应用于牙齿修复,鲍士金[9]等认为,复合树脂高嵌体表面抛光较好,修复后牙体外观较好,但修复后修复体和牙齿边缘易产生裂隙,修复体易发生脱落等不良情况。丁林灿[10]等采取符合树脂高嵌体对牙体缺损35例患者开展修复,经随访发现,修复后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7.14%、100.00%、97.06%,提示采取复合树脂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疗效理想。结合上述结果发现,有关复合树脂高嵌体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还需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分析。
树脂-陶瓷复合物和天然牙具备相似的机械性能和良好可切削性能,促使其于修复体的解剖形态、颜色匹配性和边缘适应性方面有着良好表现,然而粘接性能存在一定不足。洪煜锐[11]等采取树脂-陶瓷复合物对后牙牙体缺损开展修复,依据粘接材料差异和粘接技术分组,最终发现,不同粘接剂及技术对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不同,自酸蚀两步法粘接剂在粘接强度方面和部分全酸蚀粘接剂效果较为接近,且优于自酸蚀1步法粘接剂。
将薄壁弱尖去除,降低牙尖的高度,以减少侧向力,生成更有利的压应力,以防出现牙体折裂。咬合面依据牙体的解剖形态应进行0.5-1.0mm磨除。利用起磨牙髓腔箱状固位,且髓腔侧壁需要制备2-5°外展角度以增强摩擦固位,并需注意共同的就位道。洞中倒凹应垫底并充填完整,以减少应力集中,促使垂直方向力沿牙体长轴传导。
瓷有一定脆性,预备量多于金属,以确保修复体抗折厚度足够。预备牙体时,颌面的功能尖应均匀磨除2mm左右,非功能尖需要均匀磨除1.5mm左右,维持原本的尖窝形态;颊舌侧的轴壁龈向应保留下1.5mm左右高度,生成完整肩台,宽度在1.0mm左右;外展洞轴壁6-10°;当邻面有缺损现象时,需要制备高度2mm的龈阶;缺乏固位力能进行辅助固位沟槽制备,以增强固位力。对轴角进行精修,促使各边缘线能够均匀连接成为圆顿、光滑和连续的曲线。树脂、树脂-陶瓷复合材料高嵌体的牙体预备要求应同全瓷高嵌体[12]。
对接式和凹面肩台属于常见高嵌体边缘形式。对接式指的是牙体和高嵌体边缘端端相接,且就位道唯一,比色与对粘接要求较高。凹面肩台边缘应包绕牙尖,能分成90°和135°肩台和内线角圆钝直角肩台。据有关研究显示[13],不同的肩台类型于垂直、斜向力加载的过程中受到的应力不同,其中内线角圆钝直角肩台承受的应力最低,不易发生折断,建议临床优先采取该类肩台的边缘设计方法。还有学者表明[14],对接式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抗折性能更高。
高嵌体边缘适合性同样十分重要,当边缘密合时,可减少菌斑附着量,防止发生牙龈炎,避免龈染以及着色等情况。临床公认标准的边缘间隙是30-120μm。以往认为间隙过大能利用粘接剂占位进行补偿属于一种错误观念,粘接层过厚强度显著不足,易出现断裂,引起唾液污染。
计算机协助设计和制作属于一类新兴修复方法,能选取全瓷类、复合树脂类或者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于椅旁精准、快速、高效进行修复体设计与制作。切削高嵌体的边缘密合性较好,且精准度较高,能避免医师操作不确定性,减少就诊时间,有着理想的短期疗效。据有关研究显示[15],全瓷类材料10年的成功率是88.7%,复合树脂类材料5年的成功率是84.78%。
高嵌体可否获取良好的长期疗效,做好粘接较为关键。无机盐粘接剂在粘接性能方面不太理想,容易失败,有研究显示[16],无机盐粘接全瓷嵌体的10年保存率在77%左右,而树脂粘接剂可达到100%。因此,首先应选取树脂粘接剂粘接,但粘接活髓牙与金属高嵌体的过程中,能综合考虑采取玻璃离子类粘固剂,其刺激性较低,生物相容性较好,能持续释放出氟离子防龋。树脂基质、无机填料、固化引发体系等属于树脂粘接剂主要成分,包含的无机填料越多,则粘度越高,较多单体残留、固化欠佳时,易出现微渗漏。经延长光照时间、改性单体成分能提升聚合转化率。粘接前能采取机械打磨、喷砂、酸蚀和硅烷偶联剂等方法或者联合釉质表面预处理,增加粘接的面积。经研究发现[17],Nd:YAG激光能将牙齿表面机械磨除后生成的玷污层去除,同时将一部分的牙本质小管开放,一定程度使粘接性能得以提升。
高嵌体作为一种微创修复方式,已得到临床高度认可,当前常见的高嵌体材料包含金属、陶瓷、复合树脂和树脂-陶瓷复合高嵌体等,需要临床结合实际灵活采取相应的高嵌体类型。相信伴随口腔材料学和修复工艺不断发展,未来高嵌体将会广泛用于临床,当前存在的微渗漏、粘接失败和继发龋等各种问题也会得到更好解决,使牙齿修复水平上升至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