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参考系在相对运动中的应用

2018-07-25 07:55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参考系物块初速度

湖北

蔡华生

在追及相遇问题、滑块—木板模型以及传送带问题中,经常是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这时如果分别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会很繁琐,即分别求出两个物体的对地位移,再求相对位移,费时费力,且由于解题步骤较多、运算量较大而容易出错。如果改变参考系,从相对运动角度来解,能省去很多中间量的求解过程,使运算量大为减少,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条捷径。下面通过三道例题进行探讨。

【例1】甲、乙两物体相距100 m,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以下情况中,甲可以追上乙的是 ( )

A.甲的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为1 m/s2;乙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

B.甲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乙的初速度为30 m/s,加速度为1 m/s2

C.甲的初速度为30 m/s,加速度为1 m/s2;乙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

D.甲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乙的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为1 m/s2

下面的例2是2015年全国卷Ⅰ第25题,在求第二问木板的最小长度时用这种方法来做比普通方法简洁很多。

【例2】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 4.5 m,如图1中甲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1中乙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析】对第二问,先求出碰撞后两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a2=4 m/s2

小物块恰好能运动到木板的右端,达到共同速度时小物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等于木板的长度,则木板的最小长度

【例3】如图2所示,质量M=4.0 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 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 m/s2。求木板B的长度l。

【解析】首先容易求出:aA=4 m/s2,aB=1 m/s2。

【方法一】分两个阶段分别求相对位移,然后相加。

第一个阶段A向左减速到速度为0,B向右减速运动,则有

Δx1=xA+xB=1.375 m

第二个阶段A向右加速,B继续向右减速运动直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v共,则v共=aAt2=v0-aB(t1+t2)

t2=0.3 s

木板B的长度l=Δx1+Δx2=1.6 m。

【方法二】不分阶段,直接求A、B全程位移。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经时间t,A、B达到共同速度v共,有v共=v0-aBt=-v0+aAt

l=xB-xA=1.6 m。

【方法三】利用动量与能量求解。

由动量守恒有Mv0-mv0=(M+m)v共

联立解得l=1.6 m。

【方法四】用相对运动(以长木板为参考系)法。

比较发现,四种解法繁简程度天壤之别,巧选参考系在这类问题中的优势明显。只要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不变,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时,这种做法都比较简单,尤其是两物体最终达到共同速度,即相对末速度为0的情况,这种做法尤其显得简洁。

猜你喜欢
参考系物块初速度
电子纵向初速度在氢原子蜘蛛状动量谱干涉结构中的作用*
物理期末测试题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参考系的转换在高中物理中的妙用
临界速度的得出及应用
灵活选择参考系简化多物体相对运动问题お
巧选参考系简化解题过程
运动的描述中的基本概念汇总
抓住重点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一道从多方面多层次考查能力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