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莉莉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如何高效率地开展信息技术课逐渐引起学校以及家长的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不断地培养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掌握更好的信息技术知识,最终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要适当地采取情境教学的新模式。就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情境教学;实践
教师要想更好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之中,进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情境教学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当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的几个具体措施。
一、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信息技术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只是采取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教师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也毫无动力。因此教师要适时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故事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将教学内容创造性地改编成有趣的小故事,在小故事里面合理地融入信息技术知识,进而通过故事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之中,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善于创设一个趣味的故事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进行Flash知识教学时,里面有一部分知识是“引导层动画”,在进行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情境:学校要组织一场参观活动,为此需要安排几名学生以向导的身份进行引导,在参观活动一开始首先要带领参观者到签到处签到,然后再带领他们依次参观学校的教学楼、体育馆、实验室、时态、宿舍,并最终穿过走廊到达图书馆,假如目前你是一位小向导,你会怎样带领大家进行参观呢?通过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以此来向学生导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信息技术探究
“思维都是从不断的问题之中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思维能力固然如此。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要适当地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探究,从而不断地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为学生留下合理的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让他们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去不断地探索。
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善于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在进行Excel部分相关知识讲解时,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表格数据的运算,在进行讲解时我在班级里面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篮球兴趣小组报名活动,让学生通过Excel表格来计算出各个班级参加篮球兴趣小组成员的人数,同时计算出篮球小組人数在所在班级所占的比例。这样通过学生去实践操作来进行计算,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掌握表格计算的相关计算公式,并且得以灵活运用,进而使学生在计算中不断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创设任务情境,指引学生信息技术体验
任务教学式的教学模式始于一个有效的任务情境的创设。有了任务情境做基础,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时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向学生提出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地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最终的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当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任务情境,以此来指导学生不断地进行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善于创设特定的任务情境,以此来指引学生主动体验。比如,在进行PPT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PPT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基本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我向学生布置了一份课堂随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刚刚课上讲解的相关知识来制作一份关于“学习”的PPT,通过这样的教学任务来使学生投入到PPT相关知识的实践操作之中,以此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教师要做到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特定的故事情境,以此来不断地去吸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做到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创设特定的任务情境,以此来指引学生主动进行体验,通过不同的情境设置,达到最终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璎川.情境教学模式在幼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7):23-24.
[2]王玲飞.理念 差异 情景 探究 整合:初中《信息技术》生本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21):8-9.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