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托
摘要: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成绩无法提高,而深层原因涉及到其心理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将“学困生”转变成“学优生”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也可以体现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根据学困生的各种特点进行了很多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
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成绩无法提高,而深层原因涉及到其心理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将“学困生”转变成“学优生”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也可以体现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近些年来,很多教师不断研究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成为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学中轉变学困生的重要性
全球信息化的当代社会要求全民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语文素质是一切人文素质形成的基础。研究语文学困生的转变问题符合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用自主、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困生的转变问题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另外,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状况来看,部分教师忽视语文学困生的学习,任其发展。从而导致班级内学优生和学困生语文水平的两级分化的现象。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转变学困生成为一项必须的工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叶圣陶曾经指出,一个人所感兴趣的范围是他内心的真实世界。在这个人兴趣范围之外,即使存在许多事物,他也会熟视无睹。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各个角度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一)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教学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尊重。尊重是学困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条件之一。作为教师心理来说,大多数人会偏爱学优生。但是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甚至付出更多的精力、关爱去关注学困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使用赏识教学法,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让他们感到赏识。当这种赏识得到学生理解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形成学习兴趣。比如,在口语表达课中,如学困生积极参加,教师在要给予他们信任,而不是担心无法完成教学计划,断然拒绝。学困生得到尊重肯定后,会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困生其实并非自身智商问题,更不是学生自身基础欠缺,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正确的学习习惯。比如某些学生短时记忆能力非常好,在课堂上能够迅速记下教学内容,但是课后缺乏应有的复习,因此无法长期记忆,形成自身知识能力。教师需要在在课下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监督实施,进而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其不愿动脑筋、依赖性强、学习被动,从而遇到问题时或者直接请教他人,或者置之不理。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探索分析,并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纠正,从而使其养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需要必须培养学生及时解决所遇问题,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形成独立探索的能力。这是一项持久性工作,教师必须持之以恒。
(三)确保学困生的参加权
学生的性格、能力差异决定其在课堂中表现有所不同。在小组活动中,学优生常常表现比较积极,而学困生的消极对待往往会被师生所遗忘。长期以往,课堂中一定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困生参加到小组活动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活动中,要将学困生分到能和睦相处的小组中,让其无被歧视的自卑感,才能进而形成学习的兴趣。如七年级课文《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要求学困生参与其中,培养其表达能力。
(四)改变对学困生的评价方式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评价的方式已经不仅仅是成绩了。为了让学困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兴趣。比如当面对抄写作业的问题时,教师需要肯定学生愿意完成作业的同时,引导其认识抄袭作业的错误,鼓励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当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肯定其参与的态度,并给予帮助。学困生的到鼓励时,即使在活动中没有得到成功,也会对这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
三、结语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让每个教师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必须坚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关注的机会,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帮助。“学困生”是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为了让学困生得到转变,教师需要首先从兴趣入手,使其形成学习的动力,从而走向“学优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