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商鞅立木》教学内容为主线索,通过联系实际将诚信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诚信教育;学科渗透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科学、扎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教育,铸造诚信品质,树立诚信典型,努力促使学生诚信养成的各个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一、 背景分析
约翰·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所以,学校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缩影。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商鞅立木》这篇课文时,我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不守诚信、不讲诚信的背景,比如借钱不还、说话不算数等现象,并借上级要求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这股强劲东风,巧妙地将诚信教育融入本课教学之中。
二、 案例描述
(一) 教学目的
这篇课文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即引导学生认识到商鞅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从古至今言而有信一直是做人的根本,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做到言而有信,这个社会也许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真正的文明社会。
(二) 教学方法
讲解说教,引导学生向商鞅等诚信人物学习看齐;老师示范,引导学生在幼小的心灵就播下诚信的种子;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规范诚信行为;家校配合,共同营造诚信的氛围。
(三) 教学准备
本课讲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事情,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资料,以便对商鞅和当时社会背景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本课虽是讲商鞅变法的故事,但作者却要表达以信为本的思想。为顺利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我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诚信的资料,收集有关“守信用”的事例和人物,从而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
(四) 教学过程
师:商鞅为什么要变法? 生:争取国家富强。
师: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的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学生用原文内容回答)
师:老百姓已经严重不信任朝廷了,所以,商鞅也明白,为了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顺利实施,于是,他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让学生自己读文,从文中找出:老百姓不相信扛一根大木柱就能赏十两黄金。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知道十两黄金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用了天文数字的赏金,依然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注重讲解老百姓议论纷纷的内容,着重讲解反问句: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分析一个比喻句:这位新来的左庶长大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师:看到围观的人多,议论的人也多,但是却没有人行动,于是,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后来谁来扛大木柱?他是抱着什么心理来做的?生:一位小伙子,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想看看商鞅说话算不算数。
师:当小伙子扛着大木柱到达北门后,商鞅有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呢?生:立即大声宣布,让小伙子上去领赏。
师:商鞅可以不把钱给小伙子啊,只扛一根大木柱,就轻松得到五十两黄金,变法过程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钱要留着用在刀刃上啊,怎么可以给他呢?学生甲:我们不管钱多钱少,要说到做到。学生乙:如果不把钱给小伙子,人家会笑话说商鞅说话就是在吹牛。学生丙:变法的困难就是老百姓的不信任,如果不把赏金给小伙子,老百姓会寒心的,会更加不信任朝廷的,变法会更加艰难的(从困难到艰难,学生能用一些递进的词说明信任的重要性)……(教师问题引发了学生集体的声讨。)
师:所以,大丈夫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我们每个人都要像商鞅一样,诚实守信。不管在学习中或者在生活中,都要做到。(抓住问题关键,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遇到出尔反尔的人吗?你们的感觉怎么样?生甲:约好四点见面,却超时的,特讨厌。生乙:妈妈答应压岁钱给我自己管理,却对我说,我还小,会弄丢钱,说要帮我存在银行,就没消息了,我以后再也不相信她了。生丙:《狼來了》故事中的那小孩子就是因为贪玩说谎话,到最后却害死了自己的羊。……(学生义愤填膺)
师:是啊,不讲诚信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多么的严重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讲诚信。你们还能说出、写出哪些有关诚信的名言、成语、俗语?
(拓展,加深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做到身体力行)
三、 反思与总结
《商鞅南门立木》主要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变法的困难,然后一层层了解商鞅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用五十两的黄金为朝廷树立了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形象。还适时让学生说说遇到的不讲信用的例子、后果,以及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写有关诚信的成语、名言,加深学生对诚信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明白养成讲诚信是多么重要,在生活中也能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是社会的责任、学校的责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诚信,坚守诚信,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作者简介:黄小凤,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