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凤 [吕梁学院外语系,山西 离石 033000]
谚语并非出自某个人,也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被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词句。日本的谚语体现了日本劳动人民通过与自然的相处得到的宝贵经验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日本的谚语产生于江户时代,经过时代的变迁,日语谚语也发生着变化,人们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内容都融入了谚语之中。日语谚语中有体现日本传统文化的谚语,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国家吸收的谚语。究其愿意,和日本文化的特性有关。日本在保留本国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通过几次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日语谚语也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本文对日本固有的谚语进行研究,只针对日语谚语中吸收外来文化的部分进行论述,以此来窥探外来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
众所周知,谚语产生于民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谚语中包含了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和生活的哲学。日语谚语内容丰富,其中外来的谚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外来谚语的话,日语谚语也缺失了新的生命力,可见外来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之深。而外来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主要源于日本历史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韩立红教授在《日本文化概论》中提到,与中国文化相比,日本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可以说日本历史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吸收,日本文明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韩立红教授指出,日本历史上曾经三次大规模地吸收外来文化:大化改新时期对中国隋唐文化的摄取、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欧文化的摄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美国文化的摄取。这三次外来文化的吸收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日语谚语的发展。
众所周知,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速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在飞鸟时代的日本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通过中国传到日本的书籍,丰富了日语谚语的内容,直至今日,这些谚语仍然广泛地使用着。翻阅日语谚语词典,可以看到很多源于中国的谚语。例如:
①「竜頭蛇尾」
②「羊頭犬肉」
③「虎の威PH借りtf狐」(战国策 出典)
④「虎に翼」(韩非子 出典)
⑤「蛇に足PH添う」(战国策 出典)
① ②句谚语分别与汉语的【虎头蛇尾】【羊头狗肉】含义相同。可以说这一类词在引入日本之后,形式上没有发生变化,直接融入了日语谚语中,成为日语谚语的一部分。
③④⑤句谚语形式上稍微改变了一些,加入了日语的动词,但是含义上和中国的【狐假虎威】【如虎添翼】【画蛇添足】相同。在日语谚语词典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这些谚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痕迹,也是日本文化开放性的表现。
从内容上看,日本从飞鸟时代(539—710)起,大量地学习、吸取中国文化,至谚语初步形成的江户时代,对中国的历史典籍进行了筛选,而形成了现在的状况。从明治时代到大正时代日本的中学国文教材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以《论语》为题材的日语谚语里,重点培养学生们修身齐家的素养,因此谚语多收录诸如「親しffi仲にも礼儀ffり」「丈夫tí心に丈夫tí体に宿tf」「忠臣tt二君に仕xiiず」此类的谚语。所以从日语谚语里,我们可以看到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常”的中国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约5世纪中叶,大量中国的典籍被日本人带回国内后,中国文化在日本以后的几百年间,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将中国的文字带回日本,经过加工改造而产生了日语文字,奠定了日本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基础。此后,日本在漫长的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日本谚语的发展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语中的谚语除了日本人自己创造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中国文化典籍或以中国特有的人和物为题材。日谚不仅仅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谚语的结构,从内容上来看,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宣扬传统儒家道德文化的例子,中国文化对日本各个方面产生了开天辟地般的影响。
自从1543 年葡萄牙人到达种子岛后,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和商船往来这个地区,这其中也夹杂着部分西方传教士。同样二战以后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处于低迷的日本自然又将学习的对象转向了当时的超级大国之一美国。一时间,外来语的使用风靡岛国,无论是报纸上的新闻报道,还是大街上林立的店铺招牌,都会有西方外来词汇的时髦亮相。而与吸收中国谚语内容不同的是,日本谚语对欧洲谚语的吸收大多是把欧美的谚语翻译成日语,尽量表达原有的含义。
例如:「時tt金tíり」 这句谚语与中国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含义相同。源于英语的谚语【Time is money】关于时间的重要性的日谚在日本自古有之。「一寸の光陰軽んずべfkらず」也被收录在日语谚语中,源于中国宋代朱子的诗句。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使用「時tt金tíり」,在日语谚语词典上也取代了后者来表示时间的重要性。
「一石二鳥」从形式上来看是四字熟语,但并不是来源于中国,而是17世纪意大利谚语【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刚引进日本时被翻译成「石一xiiiにて二羽xi殺ス」后来经过不断地翻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以「一石二鳥」的形式固定下来。
「沈黙tt金」源于英语的【Speech is sliver,silence is gold 】的后半句。19世纪中期从德国传到日本,直接保留下来。
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引入日谚中的还有《圣经》中的句子。例如:「天tt自ら助ffktf者PH助ffk」就是圣经中的语句。
从旧石器时代以来,日本开始大量地引进中国先进的生产工具,利用先进的铁器等农具,日本快速地迈进了农耕社会。由于日本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日本感受到了学习先进的好处,某种程度上对外来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它本身吸收的古代文明又不具备产生近代工业文明的基因,所以到了近代,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又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结合起来,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路径下,日本文化的形式呈现多样性的特征,这是与它广泛学习外国文化分不开的。而综观日本谚语的发生、发展、流变、升华、凝聚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外国谚语的输入、影响尤为明显。
综上所述,日语谚语作为日本文化的载体,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日本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对日语谚语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日本人通过不断地吸收和改进外来文化,为其所用,从而不断地丰富着本国的谚语。日语谚语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从而构成了现代日语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