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2018-07-21 12:14党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存在问题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并且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信息时代,初中信息教育也必须更加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并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科学素养。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而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存在问题 教育策略

2016年9月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在内的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为今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向提供了参考。信息技术能力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更好学习和生活的必备技能,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既可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又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一、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偏重理论教学,上机操作时间有限

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许多初中生在课程学习之前,就可以在计算机上熟练的完成使用浏览器、Word文字处理以及发送电子邮件等操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照本宣科的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由于这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容易出现交头接耳等现象。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够科学,例如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担心学生理论掌握不扎实,课堂前30分钟用来讲解理论,以及示范如何操作。最后留下15分钟让学生自己练习。这种课堂时间分配模式,使得学生真正上机操作时间有限,很难将理论转化为个人的技能,教学效果不理想。

2.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课堂上的PPT等,均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存在“为了教而教”的观念,只关心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信息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体会到所学信息知识的真正作用,尤其是在遇到一些重难点知识时,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兴趣或不够重视,也就难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也不利于今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初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文化基础

通过初中课堂教学,学生应当掌握各个学科基本的知识。以信息技术为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性学习后,学生一方面要对教材中涉及到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有熟练掌握,包括多媒体的使用、文字的编辑以及简单Flash動画的制作等;另一方面,也要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信息科学精神,以及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等。

2.自主发展

在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后,学生还要通过自我学习,挖掘自身的潜力,将浓厚的兴趣转化为信息技术学习的动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等时间,利用家里的计算机进行练习,既可以巩固所学的信息技术,又可以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在自学过程中实现个人信息技能的提升。

3.社会参与

信息技术重在应用,只有发挥实际价值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后,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实践完成这些任务,加深对所学信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这对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重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教师要了解班级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实践性的课外作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运用以往所学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今后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后选择喜欢的题材,利用Flash制作动画,并在下一周的信息技术课上展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教师队伍要提高职业素养

在这里说的初中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倾向于教师的信息现代化意识和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度。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现代化意识,主要在于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即便是在当下应试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仍然要脱离传统的为了考试而采取的最有效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最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学生核心素养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科学精神,其中包含了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理性思维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勇于探究是让学生在面对信息技术难题时,不怕错误,敢于探索,从而使学生养成深度探索的思维和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方式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

结语

核心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人本”理念,关注学生上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树立“实用性”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信息科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东,阮高峰.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z3):12-12.

[2]李锋.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为了数字时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J].中国德育,2017(4):44-48.

作者简介:党英(1986-),女,甘肃酒泉人,二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存在问题核心素养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