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娟
[摘要]语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聋儿言语康复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对聋儿进行长期科学、艰苦、系统的训练。要从聋儿入学开始给其佩戴合适的助听器,做好聋儿的语言启蒙工作,让聋儿及家长认识到通过康复训练聋儿是可以学习语言的。语训教师和聋儿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语训教师要与聋儿家长密切配合,互相理解,共同为聋儿创造学习语言的条件。
[关键词]聋儿;言语康复训练;听觉优先;家庭训练
一、帮助聋儿及家长树立康复的信心
在多年的语训工作中,我经常接触聋儿家长,一开始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听力障碍时都不愿意接受,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在多方治疗无效后,家长往往会陷入绝望之中,慢慢的便接受了这个事实,最后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把孩子送到聋儿语训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因此,帮助聋儿及家长树立康复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聋儿还是健全儿童,学习语言都要从一个音、一个字开始。聋儿刚刚来到康复中心时往往无法用语言交流,只是一味地用肢体语言,甚至在别人不明白的时候焦急地大喊大叫,有的聋儿还可能摔打东西或攻击别人,这都是由于他们缺乏与外界沟通的途径造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以后,聋儿渐渐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这时聋儿及家长都会欣喜若狂,他们意识到通过言语康复训练聋儿可以说话,可以与人正常交流,于是就对康复训练树立起信心。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让聋儿及家长坚定这样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我们做好聋儿的言语康复训练工作。
二、认识到康复工作的长期性,正确面对康复训练中的困难
健全儿童学习语言能够经常与他人沟通,并对学习的语言进行及时巩固,而聋儿经常是在训练时学习发音,训练后则往往还是过多地依靠手势来沟通。我班上的聋儿就存在这样的现象,在上语言训练课时可以与同学和老师对话,下了课就打起手语来。见此情形,我经常鼓励聋儿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尽可能地对话。聋儿对语言对话存在畏难情绪,在他们看来还是用手语进行沟通更加方便,这是我们教师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为聋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只有得到家长的配合,把在学校训练的内容延伸到家庭,引导聋儿把学习的语言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才能使言语康复训练真正取得实效。有些家长碍于面子,不敢在公共场合教孩子学习语言,这样的家长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教育和挽救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身为家长不可逃避的责任和义务。在学习语言方面,即使孩子的领悟力强,当时掌握了,以后也要不断地反复练习。有时聋儿学过的很快就会遗忘,让教师和家长感到沮丧,这时我们更要坚定信心,不放弃任何教孩子学习语言的机会,实实在在地教,时时处处地说。语言训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正确看待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反复,孩子的进步是一定的,但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从会发音到词、句、简单句、复杂句,最后到比较熟练的听和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定不要半途而废。
三、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听觉优先”的原则
聋儿各有各的特点,首先听力情况就不尽相同,有的聋儿有残余听力,佩戴助听器后听力补偿的效果很好;有的聋儿听力损伤严重,即使佩戴助听器补偿的效果也不尽人意。而听力不同,言语康复的时间就会不同,这是我们要让家长认识到的问题。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我们提倡“听觉优先”的原则,也就是要充分刺激聋儿的听觉,让聋儿对听产生兴趣。只有听好才能说好,这是进行语言沟通的先决条件,如果不能正确接收外界的听觉信息,我们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在开始语言训练时,我们要先进行听音训练和辨音训练。先把聋儿的助听器调到合适的档位,选择一些音色清晰、节奏舒缓的音乐,让孩子感受声音的存在,激发孩子听的欲望,也可以让孩子摸一摸录音机的喇叭感受声音的震动,还可以带孩子到现实环境中去,让孩子听一听生活中的声音,如切菜声、炒菜声、说话声、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等。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给聋儿准备聆听的提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聋儿能够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听声音。教师在训练时可以指着自己的耳朵并提示聋儿说:“宝贝,你的小耳朵要认真听。”或者问聋儿:“宝贝,你听到了吗?”聋儿有时会回答说:“我听到了。”也可能用点头来回应,这时候教师要注意了,不要让聋儿用点头的方式来回应,一定要让聋儿说“我听到了”,要在言语训练的过程中帮助聋儿建立正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也可以说:“我听到了,你听到了吗?”这样慢慢使聋儿建立起听觉意识。之后,在进行言语训练的时候,只要教師指着耳朵说“听一听”,聋儿就会安静下来,做好听的准备。在训练时,教师一定要遵循“听觉优先”的原则,也就是声音要先于物品出现,说在做的前面。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小汽车,在出示小汽车之前先用语言来描述,亲切地跟孩子说:“我的身后有小汽车,dididi小汽车,宝宝看小汽车dididi。”要注意强调小汽车dididi。通过类似的训练帮助聋儿将声音和具体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在聋儿的脑海里形成具体的声音和物体的概念。不论是我们的康复教师还是聋儿家长,一定要遵循“听觉优先”的原则,引导聋儿建立良好的听觉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言语康复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注重言语康复训练的趣味性
对于聋儿来说,学习语言是相当枯燥无趣的,从未接受过语言信号的聋儿根本无法理解语言的重要性。聋儿学习语言只是由于家长和语训教师的督促,是完全被动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自发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自己的快乐为出发点,因此,语言训练也要与他们的心理特点相结合,从聋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例如,在进行辨音训练时,教说词语“长”和“短”,我们只是准备一只哨子、彩纸,把彩纸剪成长短不等的纸条,引导聋儿听哨子吹出的声音,然后根据听到的声音的长短,把相应的纸条放在一边。这种训练方法比较枯燥,重复几次以后,聋儿就会渐渐失去训练兴趣,变得不愿意配合训练。如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设计孩子喜欢的游戏,情况就不同了。例如,还是教说词语“长”和“短”,我们可以准备一支口琴和小动物头饰,听到口琴声时家长戴上小动物头饰开始跳,一直到音乐消失为止。做两次以后用粉笔画出两次跳的路线,比一比哪条线长、哪条线短。当孩子明白游戏的规则后,让孩子来做,之后还可以交换角色进行。把言语训练融入到游戏中,既激发了孩子的训练兴趣,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五、重视家长在聋儿言语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家长是聋儿最重要的老师,家长与聋儿接触的时间最长,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要做好聋儿的言语康复工作,一定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聋儿在学校的训练时间有限,在家里家长可以一对一地进行训练。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每天放学后要结合当天的训练内容给孩子家长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内容并输入新的语言,通过多说多练使孩子真正掌握语言,并将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大胆地去说、去表达、去与人交流。聋儿回到家里,家庭内部成员要多与聋儿沟通,可以通过亲子游戏等形式与聋儿进行互动,把对话练习和游戏相结合。另外,家长要多创造机会让聋儿与同龄的健全儿童交往,可以邀请朋友家或亲戚家的同龄孩子到自己家来玩,也可以多带自己的孩子到亲友家、同事家中做客,一旦聋儿与其他健全儿童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语言康复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江小英,黄英.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