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 陕西安康 72500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83页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周长,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课件)
2.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边线跑)同学们认真看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3.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态演示,突出了小蚂蚁爬行的路线,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一周”。]
二、探索体验,认识周长
1.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
(1)感知树叶的周长。
师:老师这儿有一片美丽的大树叶,谁愿意到前面摸一摸它的一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摸,又到什么地方结束?
要求: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摸出树叶的一周,其余的学生跟着比划树叶的一周,然后再请几名同学展示不同的方法。
小结:不管他们从哪一点开始,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摸了一周。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摸一摸”,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
(2)认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你能从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表面的一周吗?
谁来摸一摸,并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全班一起指一指、说一说课桌面、三角尺表面的周长。
(4)在教室里,你还能找出周长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2.描一描。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棒,你还能描出物体面的周长吗?
利用你桌上的物体,选取它的一个面,描出它的周长。
展示学生描的作品,让学生试着叙述所描图形的周长。
[通过描实物的边,巩固对一周的理解,再通过说一说,加深对物体面的周长的直观化理解;另一方面,把物体的面抽象成了平面图形,起到了顺势过渡的作用]
(三)对比,理解周长的概念。
1.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
学生自由发言,强调(1)、(3)、(4)、(5)这些图形是封闭的,从任意一点起沿着图形边沿一周能回到起点,(2)、(6)这两个图形不能回到起点。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要想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课本第83页“做一做”,请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动手测量。
3.展示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小结:先测量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深化,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4.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呢?(我们可以用绳子直接沿着它的边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小结: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就可以向同学们这样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测量、计算中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