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汤化原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018-07-20 02:56文/宋
长寿 2018年1期
关键词:淀粉类消化液米汤

文/宋 敏

在中国的饮食传统中,一直就有 “原汤化原食”的说法。何为原食?何为原汤?原汤化原食有没有科学依据?

在传统说法当中,所谓“原食”,指的是淀粉类食物;而“原汤”,就是指用水煮这些食物后的汤,例如煮饺子、面条、馄饨,还有米汤等就是“原汤”。所谓“化”,一般理解为“消化”。现在认为,原汤化原食是指这些汤能够帮助这些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和代谢,而发挥这种作用的关键,是汤中含有食物煮制时所溶出的营养物质。

煮淀粉类食物时,淀粉微粒会发生糊化,部分溶解到汤中。这时,汤会略微发黏。喝这种溶解了淀粉的热汤,可以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帮助减少积食的危险。此外,喝原汤还有补充营养的作用。这是因为,粮食中富含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烟酸等,在煮食的过程当中,它们会溶解到汤里,溶出的维生素甚至可高达食物中原含量的50%。如果弃去面汤和米汤,就减少了维生素的摄入量。

我国有些地区做米饭时习惯做捞蒸饭,也就是先煮米到半熟,弃去米汤,然后捞起来再蒸熟。这样虽然可以获得好的口感,出饭率也比较高,却会造成B族维生素的大量丢失。所以,直接煮米饭或蒸米饭更健康。不过,此时如果能把米汤当作佐餐汤水喝掉,一样可以避免营养素的损失。

原汤有这么多好处,那么,什么时候喝最好呢?我国北方地区传统上有饭后喝汤的习惯,量多少没有严格限制。然而,在目前的营养理念状况下,饭前喝原汤可能更有帮助。这是因为,饭前喝少量汤既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又能使人产生一定饱腹感,不至于因为饥饿急迫而吃得过量。这也是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这个说法的原因了。

那么,饭前喝多少汤合适呢?并非越多越好,以一小碗 (150~250毫升)为宜。需要提醒的是,胃下垂患者在胃中负担沉重时会加重不适感觉;消化液分泌不足的患者喝少量的汤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喝大量的汤也有冲淡胃液的危险,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

总之,吃面条、饺子、汤圆等淀粉类食物前后,适量喝一些原汤是有益健康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益处有时候也会“变味”。因为很多挂面产品为了提高筋力,在当中加入大量的盐或碱,煮出来的汤都是咸汤、碱味汤。另外,由于饺子、汤圆中添加大量饱和脂肪,煮出来的汤也含有不少脂肪,未必适合多喝。因此,喝原汤是否有益健康,还是要考虑具体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是加碱面条、加盐挂面煮出来的汤,还是不喝为好。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久涮火锅的汤不在原汤之列,因为在涮肉时会有很多油脂溶解出来,造成火锅汤中油脂的含量太高,嘌呤含量过高,而且可能含有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

猜你喜欢
淀粉类消化液米汤
腹泻早期吃点“淀粉类”食物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泥消化液中的应用研究
淀粉类食物放凉食用能降糖
为什么霜降之后的青菜比较好吃
哈尔滨冰雪之旅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吉林冬季之旅
食谱变化,使狼变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