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匹斯汀、脾氨肽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分析

2018-07-18 11:36随永敏陈国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炎性

随永敏,陈国杰

(1.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2. 河北省行唐县中医医院,河北 行唐 050600)

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瘙痒以及风团,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迁延不愈则发展为慢性荨麻疹,对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感染、食物、环境、理化因素等均与此病的发生相关,近年研究显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作用,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3]。目前西医对该病尚无特效疗法,整体疗效有待提高,且西药长期服用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还需要探索一种更加行之有效且作用安全的治疗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观察了依匹斯汀、脾氨肽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7、IL-23、IL-33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上述时期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 版)》[4]相关标准。患者入选前1个月内未应用过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检查无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且能够按时复诊。排除急性荨麻疹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伴恶性肿瘤、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2~63(35.2±8.0)岁;病程2~36(12.2±2.1)个月;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4~65(36.5±9.0)岁;病程3~35(13.5±2.5)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治疗期间均禁忌饮酒、辛辣食物,调整好作息生活时间,合理运动,禁用肥皂水洗患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依匹斯汀片(北京朗依制药,国药准字H20055057)每次10 mg口服,每天1次;脾氨肽口服液(北京第一生物化学药业,国药准字H10950310)每次10 mL口服,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正大天晴药业,国药准字H20010763)每次0.2 g口服,每天2次。2组疗程均为4周。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症状积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对瘙痒程度、风团最大直径、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发作次数进行量化分级评分,按照严重程度(无、轻、中、重)记为0,1,2,3分。其中瘙痒程度:0分=无;1分=轻度瘙痒,无瘙抓;2分=中度瘙痒,需要搔抓,尚能忍受;3分=重度瘙痒、常搔抓,无法忍受;风团最大直径:0分=0 cm,1分=0~1.5 cm,2分=1.6~2.5 cm,3分=>2.5 cm;风团持续时间:0分=0 d,1分=1~3 d,2分=4~7 d,3分=>7 d;风团发作次数:0分=0次/d,1分=1次/d,2分=2~3次/d,3分=>3次/d。

1.3.2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包括1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照严重程度评分为0,1,2,3分)及6个方面:症状和感觉方面(2个问题)、人际关系方面(2个问题)、日常活动方面(2个问题)、工作和学习方面(2个问题)、休闲活动方面(1个问题)、临床治疗方面(1个问题),DLQI总分30分,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3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及疗效指数制定评定标准。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治愈:瘙痒、风团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瘙痒、风团症状显著缓解,疗效指数50%~90%;有效:瘙痒、风团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指数为30%~49%;无效:瘙痒、风团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3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治疗总人数×100%。

1.3.4血清IL-4、IL-17、IL-23、IL-33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清晨空腹血静脉血5 mL,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血清IL-4、IL-17、IL-23、IL-33水平。

1.3.5安全性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查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心电图。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2组瘙痒程度、风团最大直径、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发作次数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DLQI比较治疗后2组DLQI中各单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①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DLQI比较分)

注:①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IL-23、IL-33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IL-4、IL-17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IL-23、IL-33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52组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比较2组不良反应情况和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患者均能够耐受不良反应,经过调整药物剂量或对症治疗后缓解,不影响治疗过程。见表5。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IL-23、IL-33水平比较

注:①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荨麻疹是一种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任何年龄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研究显示,T辅助细胞亚群(Th1和Th2)功能失调造成的机体免疫失衡是该病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7]。通常情况下机体Th1型淋巴细胞群和Th2淋巴细胞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遭到致病因素影响引起Th1/Th2失衡而诱发疾病的发生发展。IL-4、IL-17是Th1型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能够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和补体系统,并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递质,引起皮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引起风团,并能够刺激皮下感受器引起瘙痒[8];IL-23、IL-33则是Th2型细胞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此类因子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并对抗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递质[9]。

目前抗组胺类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盐酸依匹斯汀是临床常见的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该药能够与机体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还能够阻断白三烯受体而抑制白三烯合成,发挥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从而缓解此类炎性介质诱发的瘙痒和皮肤风团。此外,该药口服吸收快,作用持久,且血脑屏障通透性较低,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性较小,不良反应轻微。脾氨肽口服液是从新鲜动物脾脏中提炼而来,主要成分为肽类和核苷酸复合物,且含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因子以及氨基酸,能够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诱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强化T 淋巴细胞的杀伤力,从而发挥抗炎、抗感染等诸多功能[10]。相关研究显示,脾氨肽口服液能够显著缓解小儿特应性皮炎的皮疹和红斑,缓解疼痛,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gE含量[11]。

祖国医学中并无荨麻疹的专有疾病名称,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将其归属为“风瘙瘾疹”“风疹块”的范畴。该病多因卫外不固、先天禀赋不足导致风邪侵入,或由于表虚不固,风邪湿热诸邪侵袭肌肤,引起患者肌表营卫失调而发病。现代中医学认为湿热邪郁于腠理是该病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12]。本研究采用的苦参胶囊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作用,能够阻断IgE、白三烯和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炎性反应。其主要成分是从豆科植物广豆根、苦豆子、苦参中经过提炼而成的生物碱类(氧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释放炎性递质,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疾病恢复[13];还能够降低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皮下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DLQI积分和血清IL-4、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23、IL-3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依匹斯汀、脾氨肽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4、IL-17、IL-23、IL-33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炎性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