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战的军事职业化教育操作类课程考核评价手段研究

2018-07-16 19:37杨森席雷平董海瑞刘新海
继续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战考核评价

杨森 席雷平 董海瑞 刘新海

摘 要:针对当前军事职业化教育操作类课程考核评价手段与实战脱节、实战能力培养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对其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适应实战化能力培养的操作类课程考核评价手段,并以无人机飞控操作类课程考核评价为例进行实战化应用,实现了课程考核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装备人才服务。

关键词:实战;操作类课程;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实战脱节

目前军事职业化教育操作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教材片面强调技术和工作原理的学习,忽视装备大系统协同运用、作战应急控制、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等内容的学习,与实战要求相脱节,学员获得的知识难以从“点”扩展到“面”,只懂技术不懂运用。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实战脱节

目前军事职业化教育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采用以往的“理论教学+装备操作”模式,而且实装操作也仅仅是“摸摸按键、看看软件”。由于缺乏作战环境条件和实战教学资源,学员的实战环境装备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锤炼。更由于人多装备少的原因,许多学员“摸一摸装备”的机会也不多。

(三)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手段与实战需求脱节

目前军事职业化教育操作类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手段主要是通过结课考试方式进行,学员结课成绩一般是由“50%的理论考试+30%装备操作+20%平时表现”组成。理论考试主要是考核装备概念、组成和技术原理,装备操作主要是考核单一科目的操作使用。这种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手段只注重对装备原理和一般操作使用的评估,但对装备实战运用能力、全系统组训能力的检验效果不佳,与实战需求脱节。

二、面向实战的军事职业化教育操作类课程考核评价手段研究

(一)考核評价体系

在以往的军事职业化教育操作类课程考核中,由于装备数量少、场地有限以及实战环境缺乏等原因,在对学员进行考核时,仍采取理论考试为主,装备操作为辅的手段进行,而且在对学员进行操装能力考核时,也仅仅是对其组训能力以及简单的故障排除能力进行考核,无法对其实战环境装备运用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心理调控能力、心理耐受力等与实战结合紧密的内容进行考核。因此,在前期与学员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毕业联考成绩分析以及部队意见反馈的基础上,结合实战化背景下对操作类课程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结构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该考核体系模型结合实战需求采用分层结构将评价指标划分为技术类指标和非技术类指标两大类。其中,技术类指标主要包括操作熟练程度、特情处置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等;非技术类指标主要包括风险感知能力、心理耐受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等。各类指标还可以根据不同操作类课程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划分,以无人机飞控操作类课程为例:技术类指标中的特勤处置能力还可细化为缸温异常、舵机损坏、信道中断等;非技术类指标中的风险感知能力还可细化为威胁感知、障碍感知、航路感知等。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可在应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添加或删除。

(二)考核评价方法

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模型之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能力指标进行量化计算。

1.指标权重计算

利用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的两两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向量,即:

式中,为评价体系模型第层的评价值;为评价体系模型第层指标的权重值;为评价体系模型第层指标的评价结果。整个考核评价过程描述如下:

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考核评价体系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记录受测人员的考核过程,进而得到受测人员在各评价指标下的得分;最后,利用式(3)将评价指标权重和各评价指标得分相乘后叠加,进而得到最终的考核评价结果。

三、应用实例分析

以无人机飞控操作类课程考核评价为例进行应用分析。抽取无人机专业5名学员作为被考核对象验证该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有效性,参照考核评价体系模型并结合无人机飞控操作类课程自身特点,选取相关评价指标,并采用上文所述方法计算指标权重。部分评价指标权重如下表1所示。

指标权重计算完成后,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实装+虚拟无人机”的半实装模拟训练系统对受测人员进行考核。该系统由实装地面控制站和自主研发的虚拟无人机构成,采用实装地面控制站可以体现完全真实的训练环境,训练沉浸感好且训练经验可以直接应用于实战;自研的虚拟无人机可以完成无人机飞行过程的模拟,替代真实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可模拟生成无人机的所有飞行行为。

利用该系统对每名学员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分值为百分制),并采用式(3)将评价指标权重和各评价指标得分相乘后叠加,进而得到最终的考核评价结果。考核标准划分为5档: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0-59)。

以某名学员为例,其详细得分情况及最终考核结果如表2所示;5名学员的最终考核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2、表3可以看出,考核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学员的综合能力,实现了考核评价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为无人机飞控手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数据支撑。从学员试用情况来看,该评价体系基本可以完成无人机专业学员飞控操作类课程考核评价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下一步将尝试将该考核评价体系及方法面向其它操作类课程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娜等,实战化训练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J].海军院校教育,2016(4).

[2]司海青等,飞行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分析[J].学科探索,2013(1).

[3]空军飞行学员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实战考核评价
英语书面表达“三化”法运用之谈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考核评价机制
中职营销专业的技能实训模式研究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从“实战”中走出来的胡振华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解放军空军改革注重“实战”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浅析新录用警察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