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理念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8-07-16 19:37刘应兰卢朝佑
继续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纳教育

刘应兰 卢朝佑

摘 要:全纳教育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和难得契机,同时也对将全纳教育在乡村地区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须从国家层面提供法律和物质保障、社会层面提供文化和价值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制度和动力支持、高等院校提供专业支持和高质量培训、乡村学校发挥好主阵地作用、乡村教师个人树立自我发展的专业信念等方面合力推进,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系统、精准、持续的立体式的支持服务体系。

关键词:全纳教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但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民工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特殊群体而备受关注,其教育管理问题更是成了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性问题而亟待解决。全纳教育作为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民主和教育民主潮流推动下形成的国际教育思潮,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提倡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极力减少排斥和歧视,重视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因此,全纳教育为解读农民工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等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新的视角,探索并研究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如何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意义重大。

二、全纳教育对乡村教师的素质要求

全纳教育的实施对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乡村教师不仅要树立全纳教育的理念,还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专业素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不仅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在乡村学校顺利实施全纳教育,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全纳教育的内涵,建构“真诚接纳所有学生、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等教育观念。

(二)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具有合理的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全纳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教育所需的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还要同时具备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即除了具备普通教育的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管理班级等各项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发现和教育超常儿童以及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能力,能运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具有不同能力、行为、社会背景和伦理、文化差异的学生,发展学生的潜能,满足求知者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全纳教育要求乡村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提升专业素养

全纳教育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特点设计各种不同特色的课程、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改变单一的只重视结果的评价模式,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差异,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鼓励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正常学生能完美融合,把所有学生推向成功。所以,实施全纳教育的教师应具备针对不同需要层次设计与开发课程的能力,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提供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种类的交往方式,全面鉴定与评估学生的能力和为了学生发展需要而开展的教师间沟通合作的能力等,而这些均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相对于城市教师而言,乡村教师所享受的教育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备受“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惑,其专业发展现状更是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

一是年龄结构失衡。大多数乡村地区,5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较多且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多为民办教师转正人员,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多在乡镇,受客观条件限制,以中老年教师为主体的乡村教师队伍与城市教师队伍相比,缺乏生机与活力。二是性别比例结构失衡。在乡村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趋势明显,放开“二胎政策”后,很多乡村学校的女教师集中休产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教师压力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等系列问题。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乡村教师的职称普遍偏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偏少。四是学科结构失衡。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呈饱和状态,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在村小紧缺,在乡村学校一个教师任教多门课程的现象十分普遍。

(二)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不高

调研表明,乡村教师学历水平低,含金量不高,第一学历多为大专、中专或高中毕业。乡镇中学中,本地师范本科毕业的教师占30%,50%的教师是通过函授获得本科;乡镇小学中,专科毕业的教师占50%,且大多教师是通过自考和电大等获得,幼儿园教师多为幼师或中师毕业。此外,村小及教学点还存在大量既缺乏理论知识又没有实践经验的代课教师。可见,乡村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函授、自考等途径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教师素养得不到明显提升,很难真正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因此,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中,通识性、实践性、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匮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乡村专业发展得到的支持明显不足

首先是政策落实到位方面支持不足。较多乡村教师表示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其专业发展需求。其次是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机会少。由于沉重的教学任务、经费短缺等客观原因,教师每天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精力下降、身心俱疲,对于专业学习是“有心无力”,外出培训或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缺乏专业引领,“农民化”趋势日益明显。再次,在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让乡村教师享受更多国家待遇,提供支撑晋升的机会、为乡村教师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教师的自我认同感等方面,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政府提供的支持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之间均表现为明显不足。

四、全纳教育理念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乡村教师是使全纳教育在乡村地区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执行者,是影响乡村学校全纳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国家、社会、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个人六个层面合力推进,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系统、精准、持续的立体式的支持服务体系。

(一)国家层面:提供法律和物质保障

国家层面需要着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尽快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全纳教育法律法规,为乡村教师开展全纳教育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们国家还未出台过有关全纳教育方面的政策或法规,政府的正式文件中也很少出现“全纳教育”这一词汇。国家应通过确立全纳教育立法框架,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全纳教育保驾护航。同时,还应根据全纳教育实施的进展情况,颁布补充性的法规条例,及时反馈实施成果并提供进一步的建设性意见,对乡村学校开展全纳教育进行持续的指导与规范。其次,加大教育投入。集中人财物资源,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利用“互联网+”,建立乡村教师培训资源公共平台,提供不同类型的优质资源,实现培训资源共享;投资整合现有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基于全纳教育理念的公益免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资源库,解决工学矛盾,促进学习交流。

(二)社会层面:提供文化和价值支持

社会层面应深入开展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开展好公民教育,培育全纳社会氛围。全纳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参与,更需要社区及社会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参与,需要调动学生周边一切可使用的教育资源,这需要社会普及全纳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全纳教育观念,增强社会的全纳教育意识,减少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和阻碍,在全社会培育全纳教育力求形成的教师工作满意度和专业化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教师会得到所在社区的重视,并享受自己的工作。

二是提供更加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期望值太高,总是希望教师一味地全心全意付出,十分重视教师怎样使学生能在考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全纳教育理念则更加关注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重视教师的差异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倡导差异化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全纳教育还主张在家长、社区以及学校教师之间营造一种全纳氛围,以实践全纳教育为契机,最终建设起一个“社会公正”“机会均等”“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

三是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生命关怀和自我认同的价值支持。通过努力改变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为他们的健康与快乐创造条件。同时,帮助乡村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常人的视角,将乡村教师视为一个人、一个有个体欲求的人,不是为其铸就一栋精神圣殿,将其安置在圣殿前,而应从教育的应然本义、学校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审视乡村教师的工作特点,以增强其自我认同。

(三)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制度和动力支持服务

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重点推进三项工作。第一,构建包括全纳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培训机制等在内的全纳教育的政策框架。改变目前多种政策虽都涉及了全纳教育的某方面,但这些政策却往往互不相干、相互孤立的现状,以便整体性地综合解决乡村教师在实施全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转变工作机制。从管理角度深入研究乡村教师的特殊性,完成自身的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从简单理解和执行上级相关政策、文件并按照一般化要求实施和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将一般性政策和要求地方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思路和规划的专业化管理转变;另一个转变是将工作的性质由检查、考評性质转变为发展性的支持服务性质。

第三,系统规划教师培训项目,专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支持。自2015年起,“国培计划”开始重点支持乡村教师培训,一体化系统设计了五大类项目。此五大类项目可进一步优化、重心应进一步下移,使各省根据本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针对性地系统规划本省的教师培训项目,真正做到国家项目引领示范、省级项目整合拓展、州市项目跟进扩散、县级项目补充覆盖、乡级项目整体推进的培训格局,建构完善的县、乡(镇)、学校三级乡村教师培训网络,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高等院校:提供专业支持和高质量培训

高等院校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深入开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针对其发展的特殊性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高校教师要深入乡村学校,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研究学校全纳教育发展情况,梳理并聚焦当地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解决的路径和方法,为其提供既有全纳教育理念的引导、又有实践操作的示范的专业支持,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展开,使其能够更加自信、更加专业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二,建设本土培训课程,打造适应特殊要求的“三人行”(高校教师、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专业培训团队,长期关注和研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目前除特殊学校的教师培训涉及全纳教育的课程知识外,其他众多的教师培训,包括“国培”、省培、县校级的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培训能力的提升,对全纳教育相关知识从未提及,这显然是由于高等院校对这方面认识的缺失而导致其培训课程的缺陷。因此,高等院校应充分考虑到乡村教师的特殊性以及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分层级、分类别的立体化的培训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增加全纳教育课程,有目的地训练其全纳教育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全纳教育素养,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第三,创设地方化培训模式,从专家主导转向任务驱动。地方化的“任务驱动型”教师培训模式,是以培训任务引领教师自主探究;以问题导向引领教师深入反思;以诊断评价引领教师自评互评;以系统总结引领教师整合知识;以迁移应用引领教师创新实践的一种递进式培训方法。让参训的教师经历观摩学习课堂——反思教学实践——诊断分析问题——调整教学实践——评价教学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在实践中实现由领悟“专家话语”向“教师话语”的转变。为此,理论方面,要建立基于全纳教育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殊性的培训理念。实践方面,要着眼于乡村教师教学问题解决需要,设定针对性培训目标体系,系列化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长期持续的跟踪指导,帮助乡村教师产出问题解决成果,生成案例,形成课程资源。

(五)乡村学校:发挥好主阵地作用

乡村学校既是乡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所以,乡村学校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是关键。首先,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全纳教育理念。学校要通过专业培训,让广大教师成为以全纳教育理念为指导,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运用各种方法满足求知者的多样化需求,并促进各主体相互合作和发展的全纳型教师。学校应从接受全纳对象、完成各项工作、学生受助后的效果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既奖励态度,也奖励方法,更奖励学生的成长,从而引领教师从关注学生的差异到关注学生的成长。

其次,营造校本研修氛围,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文化。教无研不深、研无教不实。乡村学校应立足本校实际,分析学校自身开展全纳教育的优势与不足,趋利避害,建立并发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和模式。教学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课堂是催生教育智慧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落脚点应该是课堂教学。因此,学校要经常性地以日常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针对实际问题,通过专家指导、教师充分参与的校本研修,调动教师参与研发的热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再次,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学生中心、兴趣中心、问题中心的课程,属于“教师本位”的课程开发。而乡村教师又是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故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必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学校自觉开展校本课程能够促进教师确立专业理想、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形成专业自我,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而且可以从“合作”“探究”两个方面来提升教师的发展,使之向学者型教师发展。

最后,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所以,学校要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合作教学,给教师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给教师一个开阔视野的平台;组织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给教师一个展示教科研成果的平台。

(六)乡村教师个人:树立自我发展的专业信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而内因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离不开作为其主体与核心的内因——自我,必须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服务体系。为此,乡村教师个人需要做出两方面的努力。一是着力樹立和提升自我发展的理念与意识。一名合格的全纳教师不仅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当掌握包括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自然理念等在内的现代教育理念。所以,乡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观念,重构知识结构,不断拓展文化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特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自觉地进行专业训练,习得专业技能,进行专业人格塑造,提高从教素质,从而实现专业发展。

二是让自己多一种情怀,以全纳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全纳教育理念倡导人文关怀,教师应该多关爱学生,以更加接纳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创设更加温和开放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生态,有效地消除留守学生以及“学困生”的疑虑、紧张与不安,促进他们摆脱困境、健康成长。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教师拥有更宽广的教育情怀,以全纳的理念促进学生发展。为此,乡村教师特别需要去除一般应试教育的思维,特别需要具有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教育价值追求,特别需要拥有造福一方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周莲莲.全纳教育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贵州省太白镇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陈玉英.论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陕西教育(理论),2006(8).

[3]黄志成等.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肖正德.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失衡问题与优化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5]孙刚成,曲歌.乡村教师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取向——基于对延安市“国培计划”实施推进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3).

[6]吴亮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矛盾、特质及其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5(24).

猜你喜欢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视野下校园体育环境优化研究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全纳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教育理念形成
伙伴学习策略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研究
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及提升探讨
近年来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的特点
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音乐教师培养研究